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存,美國經濟復蘇緩慢且不穩定,歐洲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無法脫身,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地區經濟在經過了2009年的復蘇和2010年的擴張后,在2011年增速開始放緩并進入政策調整期。
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2011年,拉美地區整體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控與保增長成為政策兩難選擇。例如,巴西經濟在2010年取得7.5%這一25年最大增幅后,今年上半年開始踩剎車。官方數據顯示,巴西經濟上半年增長3.6%,遠低于去年同期的9.2%。智利1月至8月工業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4%,9月份下降至3.4%,10月份則出現了近20個月以來首次負增長。此外,阿根廷、烏拉圭、秘魯等國工業生產下半年也相繼下挫。
造成經濟增速減緩的原因來自多方面。從內部因素看,經濟過熱導致通脹預期增加,一些通脹目標制國家相繼加息,同時減少公共支出和信貸規模,緊縮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經濟活力;從外部因素看,原材料價格波動及發達國家進口需求下降導致全球貿易流量放緩也是重要因素。盡管聯合國拉美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預計今年該地區出口額將增加27%,但出口增長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初級產品價格上漲,隨著下半年價格因素減弱和全球貿易流量減少,外貿對拉美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所削弱。
拉美第一大經濟體巴西,8、9、10三個月中股市劇烈震蕩,累計下跌達30%,與此同時,第三季度巴西經濟環比出現零增長,專家表示如果按這種趨勢發展,巴西將無法完成4%以上增長目標。智利工業生產總值在連續近20個月的持續增長后,10月份出乎市場預料地下跌0.8%,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預示著智利經濟減速的開始。此外,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等國經濟增速也明顯
抑制通脹穩定匯率
為應對金融危機,多數拉美國家采取了干預政策,一方面政府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扭轉投資率下降趨勢,另一方面通過連續降息等寬松貨幣政策,擴大信貸規模,刺激政府和私人消費。在此推動下,今年一些國家經濟過熱跡象漸顯,商品、資產價格上漲,加之國際燃油、食品等價格上漲導致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使得抑制通脹成為地區上半年關鍵詞。
為抑制國內通脹率上揚,巴西曾連續五次提高基準利率。智利政府今年上半年為抑制經濟過熱連續五次加息,試圖把通脹控制在3%的約束目標以內。其他實行通脹目標制的拉美國家如秘魯、哥倫比亞、烏拉圭和多米尼加等國為應對物價上漲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