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我國首個3D頻道將于2012年元旦試運行,春節正式開播。包括央視、上海廣播電視臺在內的6家電視臺,每天將聯合為頻道提供4.5小時3D電視節目。不過,3D內容短缺也被業界認為將制約整個3D產業鏈發展,此外,戴著3D眼鏡看電視的消費模式,也很可能成為3D產業普及的障礙。
“買3D電視機,送3D眼鏡”是家電賣場里最常見廣告。盡管覆蓋全國的3D頻道明年元旦才落地,但支持3D已成為主流電視機的標配。家電行業預期,今年3D電視機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臺。“海量”的終端設備,“倒逼”3D電視內容產業。據悉,3D信號將通過衛星傳輸覆蓋全國,再通過有線電視網加密進入廣電系統。擁有有線電視高清網絡、高清機頂盒和3D電視機的觀眾,都可免費觀看。到2015年,按照廣電總局規劃,全國至少有10家3D頻道。
業內人士分析,3D終端的普及和電視頻道的開通,意味著為3D產業鋪好了高速路,但目前3D電視內容儲備還不夠,主要是由于國內制作公司中制作3D電影的較多,制作3D電視節目的較少。“有路沒車”,目前3D電視節目內容亟須量的積累。此外,“看電視時往往是一家人坐在客廳,有時會走來走去做別的事。傳統收看模式要求3D電視必須有足夠吸引力,且不能成為家庭成員間交流的障礙。”一位日本3D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盡管3D很時髦,但傳統電視收視習慣很可能成為3D普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