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基金公司的發行宏偉大計遭遇熊市洗禮,2012年基金公司定出的發行計劃更“靠譜”了,去年初那種動輒發行8只、10只的宏大目標不復存在。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多數基金公司計劃今年發行2到3只新基金,因此今年或將有180只左右新基金面世。也有部分基金公司還未訂出發行計劃,“貓冬”態度明顯。
今年或發180只左右新基金
雖然開年首周就有10只新基金在售,但業內普遍預測,若A股市場維持目前狀態,新基金發行數相對去年將有10%以上的縮水,以平均每家公司2至3只新基金發行計劃,今年將有180只左右新基金面世。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多數基金公司今年的發行計劃在3只左右,絕大多數基金公司的發行計劃較2011年有所收縮。目前市場情況下,發行節奏必然放緩,這是基金公司市場人士的一致觀點。“雖然今年的計劃還未完全訂出來,但我們不可能保持去年的發行速度。”去年發行了7只新基金的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甚至有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就沒有發行新基金,也暫停了新產品的上報,而且今年的計劃也還未擬訂出來。
“對于2012年,公司給出的方案都比較謹慎,對小公司來說,明年第一大規劃是不虧損,其次才是規模上的衡量。”上海一家小基金公司人士無奈表示,目前不少公司都縮減了產品發行規劃,原因之一是今年渠道自身會有調整,其次是去年的表現使大家無法樂觀。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發行計劃并未縮減。廣州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今年產品規劃數為5只,基本上和2011年持平,主體思路是完善公司產品線。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目前該公司計劃上半年發行3只基金,下半年發行還要看市場環境。
2011年發行新基金少的基金公司,今年有加速發行趨勢。一家去年沒有新品面世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今年該公司的規劃是“保2爭3”。去年發行3只新產品的大型基金公司,今年的計劃是推出5只新基金,而5只新基金的產品也已基本成型。而另一家更換了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基金公司也表示,今年的產品規劃定為“保3爭4”。此外,華夏基金股權問題塵埃落定,今年應該也將有多只新基金面世。
不少新成立基金公司將今年的發行計劃定在3只左右。“我們準備專戶和公募兩條腿走路,2012年將努力多發行新基金。”深圳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基金更重練好內功
相對去年“我為新基金狂”的狀態,今年基金業明顯冷靜很多,計劃在銷售渠道、持有人服務、產品設計上練好內功。
產品設計的重要性受到基金業的普遍重視。據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2011年新基金發行較多,主要是因為多渠道審批刺激,讓所有基金公司都積極申報,盡量將每一通道都打滿,但遭遇到股債雙殺讓不少基金公司措手不及,不僅新基金發行困難,更有3只新基金獲批已經超過6個月還未進入發行期,“未來可能不會為了‘打滿’而‘打滿’。”這一思路得到不少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的認可,紛紛表示新基金會根據公司整體規劃和市場情況有步驟地申報,而且將產品創新放在重要位置。
還有人士認為,在產品發行上要更市場化。興業全球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楊衛東就明確表示,推什么產品的出發點在于是否“好做”而非是否“好賣”。而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也表示,發行基金產品要與市場相結合,推出適合當前市場環境的基金產品,這才是對投資者負責。
“我們的主要思路是一方面將產品線完善,將保本基金、QDII、分級債券基金等必備品補充完善;另一方面,我們今年對新基金發行不設規模要求,只要成立即可,不會給予高激勵來沖規模。”上述廣州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而這也基本成為了不少基金公司的主要思路。
除了在產品上練好內功,在新基金發行渠道上,不少基金公司也在尋求突破。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過去主要依靠銀行代銷的基金銷售模式已走到盡頭,但新的、好的基金銷售模式又未出現。“我們目前思路是盡量打通各種渠道,和各類第三方機構聯系,也計劃和淘寶網等合作開設網上直銷店。”她表示,新銷售渠道可以增加一個和投資者交流的平臺,也能促進基金銷售,多嘗試才能尋找出未來基金銷售格局,這也是未來的突圍之路。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曾表示,雖然新基金是發一只虧一只,但是新基金是“種子”,只有“種子”多了才能在春天獲得大收獲,因此基金公司在冬天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