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任沁沁)過去,他們被稱為“商幫”,崛起于明清,興盛600年,一度影響世界。而今,“現代商幫”規范發展組成“商會”,在中國經濟發展大潮中不斷發展創新,謀求在經濟轉型中“抱團”成長,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源”。
全國24家省級商會9日聚首京城,共同探討如何汲取歷史“商幫”文化精髓,承擔當代社會責任,在經濟轉型中發揮積極作用。這場論壇由北京寧夏企業商會發起主辦,在京省級商會首次以聯盟方式為全國商會提供論道、交流、成長、互助的新平臺。
寧夏企業商會會長、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表示,以此為開端,中國各地商會將緊密合作,資源共享,互補共進,抱團合力,共同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渠道,為市場經濟發展注入新鮮動力。
從事貨殖買賣的人被稱為“商人”,商人間自發形成的合作交流群體是“商幫”,“商幫”制度化、規范化后形成“商會”,商會間縱橫捭闔、內外競合,構成中國商界重要力量。
商幫是中國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縱觀歷史中國傳統商幫經歷了興衰起伏。晉商鼎盛500年后衰落,徽商興盛400年后影響減弱,廣州十三行也只有幾十年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優秀商人乘著經濟發展30年春風,成就事業,成為歷經市場經濟淬煉的“現代商幫”。他們與時俱進,認識到品牌、團結的力量,逐步走向合作共贏之路,終于復興了“商幫”文化,浴火重生。
在此背景下,商會組織應運而生。迄今已有24家省級異地商會在京成立,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發光發熱。
“從商人到商幫,從商會到商界,這是歷史的演進,演進過程的關鍵在于商幫群體的形成和商會組織的建立。”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說。
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表示,商會的價值體系和功能,體現在對整個市場秩序的維護,對商人權益的保護,對自身的積極建設。
如今,商會組織已成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他們服務企業,發展、協調政商關系,加強商業自律,規范市場秩序,推進自我管理,團結交流互益,聯系會員情誼,維護合法權益,樹立社會形象。
“市場經濟不能沒有商會。”辜勝阻說,市場經濟應該有三個層面,政府、企業、NGO,最重要的NGO就是商會,商會最重要的職能是合縱連橫,實現中觀調控,發揮政府所不能發揮的作用。
“中國商會崛起,將引領‘現代商幫’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交流?!焙鄙虝L、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說,各省商會將通過相互學習、借鑒、吸收、融匯商會資源,弘揚商業文化,助力國家經濟健康。
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經濟在深度轉型中喜憂參半。全球經濟局勢的不穩定導致中國外需壓力增大,電子產品、船舶、紡織等出口敏感行業生產增速放緩。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出口增幅將更受影響。
站在2012年的新起點上,作為地方經濟與社會建設的主力軍之一和重要參與者,中國商會開始思考如何通過自身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新動力源”。
辜勝阻指出,中小企業面臨著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多的問題,用工荒、高成本、融資難三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成為其更深層次的阻滯。
“依靠低工資、低生產要素價格賺錢的日子正在成為過去時,這是民營企業不得不直面的現實?!苯洕鷮W家許小年表示,深入挖掘自身潛力、轉變生產方式,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是民營企業的必由之路,也是商會組織應著力引導的企業發展方向。
黃怒波建議,應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與政府管理方式的轉變,將民間資本的內力和政策的外力結合起來。“只有有效激活民間資本,大力扶持民營經濟,才能真正促進中國經濟自主增長方式的形成”。
“商會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陜西企業商會會長、萬通集團董事長馮倫說,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市場中介組織,商會是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最好的潤滑劑。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各類商會41551個,全國范圍內鄉鎮商會和街道商會覆蓋率已達51.4%和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