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布公告,將歐元區臨時救助機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的信用評級從最高的AAA級下調至AA+級。這是標普繼13日下調歐元區9國信用評級后,又一次發布重要預警。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標普這次大規模調降評級勢必給歐元區帶來巨大沖擊。據此,外國銀行對待借錢給歐洲銀行的事宜十分謹慎。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說,歐元區正努力通過加強財政紀律以實現財政穩定,同時有關新財政聯盟契約的談判將于1月底前完成。
希臘違約風險加大
歐央行加大長期再融資操作
評級風波加劇歐債危機嚴重性,當中,希臘的情勢最危急。據悉,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和歐洲央行的高級代表團將于1月20日造訪雅典,討論希臘第二輪救助計劃。歐洲各國財長也將于23日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明確各自對去年10月份希臘1300億歐元新一輪救助資金的出資。
分析稱,若短期內談判無法取得有效進展,希臘的違約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即便如此,德國也拒絕考慮提高救援基金的出資金額,用以避免希臘債務談判陷入僵局。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Steffen Seibert表示,政府沒有理由相信,目前EFSF擔保量已經不足以滿足其當前的義務。
有分析認為,受希臘違約及標普降級影響讓歐洲局勢變化莫測,無疑給歐洲中央銀行近幾周采取的前所未有的行動潑了一盆冷水。
因為就在此前的12日,歐洲央行舉行了例行議息會議,決定維持1%的主導利率不變。而去年12月,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將首次進行3年期的再融資操作,分兩次以1%的低利率向歐元區銀行注入流動性,并于12月21日向歐元區銀行發放了4890億歐元(約合6385億美元)的貸款,希望能增強銀行的流動性,鼓勵銀行向實體經濟放貸,避免信貸緊縮。
歐盟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奧利?雷恩樂觀地表示,17個歐元區國家不應受被下調評級的影響,彼此間的聯系應更為緊密。雷恩說:“這些行動將推動我們歐元區國家必要的財政聯合和結構改革,解決銀行體系的缺陷,加強金融支持和經濟管制。”
針對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維持1%的主導利率不變的決定,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江時學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央行的決定或許能說明三點:一是表明歐盟經濟并非如市場判斷的那樣壞。統計數字表明,德國和法國的經濟仍然具有很強的活力。二是表明歐洲央行對過去2個多月中采取的種種政策的成效還是有信心的。只是總有一個“等候”的期限。三是表明仍然把控制通貨膨脹作為其宏觀經濟的最重要的目標。
或步美國后塵 啟動歐洲版量化寬松政策
一直以來,市場都在熱議歐洲央行應在債務危機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法國此前呼吁,讓歐洲央行大量買入歐元區國家債券,扮演“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即推行類似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
有專家據此分析稱,自德拉吉上任歐洲央行行長以來,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膨脹達17%。這意味著德拉吉可能步美聯儲(FED)主席伯南克后塵,進入超低利率時代,以拯救歐元區經濟,而不是維持前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原有的政策路徑。該專家認為,如果歐洲經濟前景低迷拖累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并造成通貨緊縮出現,歐洲央行或將考慮采取類似美聯儲大舉購買資產的做法,即量化寬松(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