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稱全球經濟進入危險期 預警第2次全球危機
世界銀行昨日在全球同步發布《2012全球經濟展望:不確定性與脆弱性》時表示,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危險期,歐洲明顯已經陷入衰退,并部分擴散至不久前尚未受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和其他高收入國家。世界銀行還預計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到8.4%(仍很強勁),這是中國政府繼續對一些經濟部門增長過快加以抑制的結果,此外出口量劇減、房地產過度膨脹、國際流動資本減少流入等因素將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大幅下調1.1%
世行報告表示,"世界發現自己正身處6個月前《全球經濟展望》6月期發布時所討論的最差情景"。世行1月展望大幅調低了預測,2012年和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從2011年6月的3.6%調低至2.5%和3.1%(采用購買力平價加權則為3.4%和4.0%).
世界銀行認為,歐洲經濟衰退和發展中國家增長緩慢相互加強,其影響可能超過基線預測,帶來更糟糕的結果,使恢復市場信心的努力進一步復雜化。一旦爆發嚴重的危機,其持續時間很可能會超過2008/09年,原因是高收入國家沒有財政或貨幣資源來救助銀行體系,也無法以2008/09年同樣的力度刺激需求。 "一旦高收入國家的狀況持續惡化,第二次全球危機成為現實,發展中國家將會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疲弱不堪的全球經濟中,資本充足率大大降低,貿易機會大大減少,對私營和公共經濟活動的資金支持大大減弱。"
世行在報告中表示,資本流動在2011年上半年異常強勁,但到下半年急劇減弱。尤其是地區的股市和債市在8月份之后顯著惡化,顯示出全球風險規避情緒上升。2011年下半年投資者從發展中國家撤出大量資金,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發展中國家的資本總流量驟減至1700億美元,僅相當于2010年同期3090億美元的55%。
報告顯示,除債券利差和CDS費率利差上調外,7月底以來發展中國家的股市市值損失了8.5%,再加上高收入國家的股市市值下跌4.2%,總共相當于6.5萬億美元的財富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9.5%。
世行在報告中對東亞太平洋地區提出政策建議,"隨著通脹率回落和實際利率上升,貨幣政策可能也有一些余地轉向更加寬松,開放降低政策性利率的潛力,一些國家已在進行中。"
償債高峰即將到來 歐債海嘯拉響藍色警報
2012年第一個月已經安然度過一半有余。誠然,之前兩周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國債標售均取得向好結果,似乎抹去了部分去年歐債危機下累積的陰霾。但是,真正的歐債海嘯"即將到來"。
據統計,德法及"歐豬五國"將在本季度晚些時候面臨償債高峰,屆時歐元區國家的融資壓力將空間巨大。一旦市場開始對國債標售的興趣趨于冷淡,那么新一輪危機的發酵可期。
歐元區國家將在未來兩月面臨逾2500億歐元的融資需求
大規模的債券到期將是未來兩個月歐元區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統計的數據,歐元區國家2月份將有1203億歐元的國債到期,3月份國債到期規模更將達到1488億歐元,為今年全年的最高水平。
在所有歐元區國家中,意大利及法國將以"融資大戶"的身份出現在市場。意大利2月、3月融資需求將高達973億歐元,全年融資需求更將達到3371億歐元,榮登歐元區"榜首"。法國方面,該國2月、3月融資需求將為754億歐元,全年融資需求為2899億歐元。
而作為歐債危機"風暴之眼"的希臘也將在3月份面臨175億歐元的融資需求,為今年3大償債高峰中壓力最大的一次。
海嘯即將來臨誰來挺身而出?
盡管1月迄今為止歐元區各國的國債標售結果向好,但隨著標普(Standard & Poors)大刀闊斧地調降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歐元區國家主權評級后,這些國家未來的國債標售還能取得市場認可嗎?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歐洲央行(ECB)去年年底向歐元區銀行業提供了4890億歐元的"新鮮血液",這也是造就部分銀行業大手筆購入歐元區國債的原因之一。隨著這股激情逐漸消退,銀行業還能成為國債市場的生力軍嗎?
再者,如果歐元區能夠為受困國提供更為強勁的"安全網",那么歐債海嘯席卷的風險將得以減輕。但事實是,去年12月歐盟峰會未能就提高現規模為50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救助基金(EFSF)達成協議,并將之推遲至3月峰會再做定奪。而為EFSF提供擔保的歐元區各國卻被評級機構大肆開火。如果在3月之前歐元區各國評級遭到進一步的下調,那么EFSF的效用無疑將大打折扣。(.外.匯.寶)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