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訪了著名管理專家尤登弘先生,尤教授擁有34年的企業管理實務和18年的教學經驗,受聘于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咨詢管理顧問,有10多年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EMBA授課經驗,集合了豐富的理論體系和落地實踐的管理經驗。從財務管理角度出發,深入企業組織內部;從運營、作業活動及價值鏈、責任中心及績效考核等方面,幫助企業改善盈利水平、提升管理能力,提出了“贏利中心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價值提升系統管理解決方案”。
縱觀中國宏觀經濟,2012年民營企業面臨的經濟形勢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更加復雜。成本高、稅費高、融資難、招工難的“兩高兩難”問題導致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生產經營異常困難。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引起的連鎖反應加之中國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變革時期,曾經引以為豪的“中國制造”難以應對。傳統生產企業困難重重,全球宏觀經濟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且受硬成本支出的制肘,中小企業在擴大、發展面前更加步履艱辛。值得眾多企業管理者思考的是,公司如何改變,應該用什么樣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業渡過難關?
在任何環境下都有企業在賺錢,也有企業在虧本。因為沒有不景氣的時代,只有不爭氣的公司。任何時代任何行業都有挑戰,企業家找不到一個時代和環境是利潤超高的,業務特別好做的。但是管理模式的改進卻可以使得在行業整體利潤不好,企業經營尚可,也有不錯的成長。
現有的管理模式下,眾多企業存在這樣的問題:員工積極度差,創新思維弱。員工認為客戶是公司的事,賺錢是老板的責任,導致部分企業老板與員工處于敵對關系。在這樣的管理體系下,企業人心不齊,凝聚力缺乏,難以創造高效的生產力。
尤教授認為,在企業外部經營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改變才能渡過經營難關。
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管理者管理思維。管理者如果改變經營的思維——公司是提供平臺給有能力與抱負的年輕人去賺錢,分享利潤。將鼓勵更多的人站起來以小老板的思維來經營,在本職上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作用,最終體現出來他們的個人能力、創新精神,減少浪費節約成本。員工幫助公司增加顧客滿意度,快速擴大,利潤增加,最終公司變成勢不可擋的行業領袖。
在如今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企業家的挑戰在于如何把自己的公司重新打造成一個創業平臺: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創業,創新思維,改善營銷模式,關注品質,創造客戶,減少無效的浪費。所以,“內部創業”是最好解決目前企業經營困境的方法。
其次,企業需要改變內部管理制度。
這樣一個激勵制度,需要好的財務考核體系來維持。作為資深的財務管理專家, 尤教授為提升企業管理和盈利水平提供了一系列的數字化管理方法,比如:將財務報表轉化為績效指標、化成本中心為利潤中心、投資中心、平衡計分卡全面績效指標體系……除了建立好管理制度,企業發展經營過程中要從關注銷售額到變成關注客戶需求,把公司的理念變成:提供客戶需要的東西,讓客戶依賴我們。
企業經營管理轉變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創業的環境,并透過財務的技術來建立核算體系。這也是尤登弘教授根據多年的企業管理實操經驗,提出的 “贏利中心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
再次,企業管理者要意識到在經驗管理模式的改變過程中,會遇到的很大的障礙。
第一,需要員工的理解認同與參與。老板的個性通常是強勢的,希望聘來的員工在要求下能夠完成指定任務,用考核來要求任務完成。這種傳統的做法忽視了現代員工的需求,員工要的是尊嚴和自我實現。第二,在改變的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者要克服和解決所遇到問題的決策思維,要能放下,放下對錢財的執著,對權力的執著,對指揮權的執著,把公司變成與員工共同成長發展的平臺。
最后,尤教授分享他的作為財務管理專家的理想和社會責任,可歸納為一下幾點:
讓更多人學會利用財務管理的思維和理念
來經營人生
來經營企業
財務不只是制作報表給稅務局
量化的數字管理讓企業管理規范化,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貫徹
因舍而得——老板舍的是權利,得的是員工的認同和投入——因為“以人為本”所以成就員工和公司,所以才成就自己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