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9日電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許多外國人士注意到,民生話題依然是今年中國兩會關注的話題。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對民生問題開放、包容、坦誠的態度令人矚目,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方面成就巨大。
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短短幾十年時間,中國人民的生活得到顯著提高。談起訪問中國的感受,他說,中國的發展變化顯而易見,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成為國際大都市,大多數中國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令人贊嘆。
波蘭前眾議院議員彼特?加濟諾夫斯基表示,中國政府重視普通百姓的民生改善,無論是在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在住房和醫療衛生方面,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亞洲其他國家所無法企及的,讓普通中國人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在這一點上,連歐洲人都羨慕不已。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經濟事務官員彼得認為,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持續減少,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經濟仍然保持快速穩步增長,其實,這已經是中國政府向民眾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今年,中國主動調降經濟增長目標,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溫家寶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物價調控、節能減排等民生問題,體現出了中國政府視民生問題高于一切的宗旨。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將民生問題置于一個更開放的全球格局中考慮,邀請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就民生問題出謀劃策,這種開放、包容、坦誠的態度的確值得稱道。
英國亞歐旅游文化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錦鵬說,過去7年中,他曾數十次到訪中國,每一次都能感覺到中國人民的生活在發生著巨大變化,環境越來越整潔,馬路上的小轎車越來越多,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令他印象更為深刻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對外來文化思想的開放度也提高了。
法國中國問題專家艾瑪紐埃爾?林科特說,得益于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非常顯著的提高,物質條件得到極大完善。比如在普及教育方面,中國的進步就很快。中國今年下調經濟增長目標,也為改善民生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同時,中國的發展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建立覆蓋面更為廣泛的社會保障體系等。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上海國際銀行金融學院董事會主席霍斯特?洛切爾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非常成功,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跨越式改善。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據世界銀行估計,未來15年,中國將上升為高收入水平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記者孫廣勇、李增偉、丁小希、白陽、李志偉、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