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下游消費疲軟狀態(tài)難改,目前紡織企業(yè)對后市判斷均不樂觀。3月底國內收儲即將結束,若無新的利好出現,鄭棉將繼續(xù)下探。
隨著政策利好預期和播種面積減少等利多因素被市場消化,鄭棉疲態(tài)再度顯現。自3月12日跌破60日均線支撐后,鄭棉主力1209合約期價便一路下跌,最低下探至21200元/噸的前期成交密集平臺,本周雖有止跌企穩(wěn)跡象,但在無新利好出現的情況下,下游消費狀況將成為主導后期棉價走勢的關鍵因素。
國內棉花臨儲支撐效果有限
去年以來,棉花臨時收儲成交量巨大,且均為高等級棉,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棉市供應過剩的影響,提振了多頭信心,為棉花期現價格上漲創(chuàng)造了條件。受此提振,今年年初鄭棉出現了一波單邊走高行情,但由于下游消費異常低迷制約了鄭棉的上行空間,在大量套保盤壓力下,鄭棉迅速掉頭向下。當前收儲進入尾聲,近300萬噸的收儲量并未使棉花期現價格大幅走高,而隨著收儲的結束,價格底部支撐效應逐步減弱,龐大的國儲庫存反而將會給市場帶來較大壓力。
新年度臨儲政策打擊多頭信心
新臨儲政策可能提高收儲價格的預期是支撐此前棉價走高的重要因素。2012年2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等八部門共同發(fā)布《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確定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這一價格低于市場預期,且其上調幅度甚至小于稻谷、小麥最低保護價的提升,使得市場多頭信心大受打擊。
新的臨儲政策不再只考慮保護棉農利益和保證市場供應,也開始關注當前我國下游紡織企業(yè)的生存狀況。目前外棉價格明顯低于國產棉,我國紡織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在目前下游紡織形勢嚴峻、需求持續(xù)低迷的狀況下,政府不得不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考慮紡織企業(yè)的利益。
另外,政府還利用延遲滑準關稅配額發(fā)放來穩(wěn)定國內棉價。但近日市場傳言政府將在4月中下旬增發(fā)100萬噸滑準關稅進口配額,目前港口外棉庫存充裕,一旦消息屬實,大量低價外棉涌入,將對國內市場形成一定沖擊。
現貨市場有價無市
國內棉花現貨價格較2011年年底略有上漲,但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狀態(tài),交投之清淡從仍不見萎縮的企業(yè)交儲日成交量和逐漸增加的期貨倉單就可見一斑。下游紡織企業(yè)采購意向弱,多隨用隨買,當前紡企產成品面臨較大庫存壓力抑制了企業(yè)的原材料采購需求。棉花信息網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今年2月紡織企業(yè)紗線庫存20.99天,較上月小幅減少0.62天,但仍處歷史高位;坯布庫存26.39天,較上月大幅增加5.46天,創(chuàng)2009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
2011年4月起,紡企工業(yè)庫存持續(xù)下降,去年四季度連續(xù)創(chuàng)出歷史新低。春節(jié)前后,紡企也曾出現過短暫集中補庫現象,但力度均不大,目前紡企工業(yè)庫存略有上升。根據棉花信息網調查數據,2012年2月紡企工業(yè)庫存為85.86萬噸,遠低于2011年2月的123.67萬噸。目前紡織企業(yè)對后市判斷均不樂觀,在消費啟動之前,紡企補庫或難有大動作。
北半球新棉播種前,對新年度棉花播種面積大幅減少消息的炒作是多頭的另一個法寶。但目前來看,這一利好基本已被市場消化。從各機構預測數據來看,即使播種面積大幅減少,2012/2013年度棉花也不會出現供需緊張局面。
總體來說,預期的利好目前基本已經被市場消化,在無新利好出現的情況下,下游消費狀況將成為主導后期棉價走勢的關鍵因素。短期來看,下游消費疲軟狀態(tài)難改,一旦3月底收儲政策支撐效應消失,鄭棉將繼續(xù)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