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廣西最大入境客源市場 “落地簽”方便游客
拓展新線路 適應新需求
桂林自1981年開始接待臺灣游客,桂林的山山水水在臺灣有著特別高的知名度。經過兩岸旅游同業的相互促進,來桂林旅游的臺灣民眾迅速增加,桂林已成為廣西接帶臺灣游客最多的城市,也是最受臺灣民眾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0年過去了,桂林這一廣西傳統的旅游目的地在臺灣游客面前已經開始老化。對整個廣西來說,要吸引更多的臺灣游客來旅游、特別是吸引臺灣的“回頭客”,開發新的旅游線路產品已是迫在眉睫。
去年11月,臺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一行,結束為期6天對廣西旅游新線路的考察。臺灣旅行商們計劃通過此行,開辟一條桂林以外的集生態、長壽養生、民族風情、文物古跡于一體的新的旅游線路,以適應臺灣游客觀光游覽的新需求,推動臺北與廣西乃至促進兩岸旅游業快速發展。
率團前來考察的臺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裼哲表示,多年來,臺灣居民到廣西旅游均以赴桂林為主,而臺灣游客到廣西其他旅游點就比較少。此次考察主要是開辟廣西西部和西南的特色旅游線路,河池、崇左等地的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而大新的德天跨國瀑布,明仕田園風光等神秘的中越邊境游線路對臺灣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完全可以列入新的“臺北―南寧―宜州―巴馬―大新―南寧―臺北”這條廣西精華游線路。
這一新旅游線路的推出,對于吸引以前來過廣西的臺灣游客來說,將是一大新的亮點。
去臺灣推介廣西
為加強桂臺兩岸旅游業界的交流合作,廣西積極組織旅游業界前往臺灣參加或舉辦旅游宣傳推介活動。2000年以來,廣西每年都組織旅游業界有關人員到臺灣參加旅游博覽會、舉辦旅游合作懇談會等,并與臺灣旅游企業及行業協會就桂臺雙方旅游業宣傳促銷等合作事宜進行廣泛交流與商討。花蓮縣長傅崐萁對在會見陳際瓦時稱其為“際瓦姐”,并說希望兩地交流更進一步,“現在廣西與臺灣的定期航班每周有19對,不如湊個20嘛。”他說:“大姐,我希望以后早上我們能打個電話,說煲了一鍋好湯,中午就坐飛機過來喝湯,下午打個籃球,晚上就可以坐飛機回去。”
2009-2012年,廣西旅游局還先后4次組織“廣西旅游大篷車”走進臺灣,開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動,并和臺灣相關城市、臺灣旅游業界簽署了《旅游合作備忘錄》、《旅游交流合作會談紀要》。在臺北、高雄、嘉義等主要客源城市舉辦桂臺旅游合作懇談會,與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旅行社及相關旅游企業就進一步推廣廣西旅游產品和線路,輸送更多的臺灣游客到廣西旅游進行懇談交流。
2012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于7月24日至7月31日在臺灣舉行,為充分利用此次經貿文化合作論壇舉辦的機會,向臺灣宣傳廣西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自治區旅游局精心挑選了2組近100張反映廣西14個地市山水風光、民俗風情照片分別在論壇期間展出。這兩組照片的展出,受到了臺灣各界朋友的熱烈歡迎,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很好地宣傳了廣西的旅游資源,進一步讓臺灣民眾了解了廣西多姿多彩的旅游產品,為下一步吸引更多的臺灣游客來廣西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