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重提上市 E系列碰撞試驗僅得2星
北汽集團上市的號角再度吹響,而且這次的上市決定好像比以往更為堅定。
近日,在2012夏季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北汽股份準備明年到香港招股,計劃籌集資金約100億元,用于發展旗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在北汽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之前,北汽應該加大自主品牌質量和市場的開拓。
發展落后重提上市
目前,北汽集團旗下有四家股份企業,包括北汽股份、北汽福田(600166.SH)、海納川、鵬龍股份。其中,北汽福田作為北汽商用車板塊,已率先上市,其他三家企業均未登陸資本市場。據業內人士分析,可能北汽股份在登陸資本市場后,以實行拆分上市的方式逐步實現整體上市。
其實,關于北汽上市的消息一直不斷,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2007年5月,北汽計劃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籌集資金10億美元,計劃用于擴充產能;2008年3月,北汽又表示不選擇香港主板上市,而是選擇先在內地A股上市。
繞了一圈后,北汽又重新選擇了港股市場。“2008年,北汽、奇瑞一批企業都想上市,但是隨后資本市場開始低迷,北汽的上市計劃也就擱置了。而現在的資本國內的資本市場比原來還不好。所以如果這時候上市,IPO定價比較低,融資規模小。香港的資本市場相對國內比較好一些。”汽車資深評論員張志勇對記者說道。
北汽集團急于上市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募集資金。北汽集團一直被業內人稱為中國汽車集團的“四小集團”(北汽、廣汽、奇瑞和中國重汽),在自主品牌方面,北汽集團也處于落后。目前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廣汽都有比較強勢的自主品牌,很多品牌的銷量很好,如上汽榮威等。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北汽顯然不服氣也不甘心,只能奮起追趕。
“對于北汽來講,上市是比較好的。雖然現在有兩家合資企業(北汽現代、北汽奔馳),但是利潤貢獻不大。現在北汽集團主要還是靠北京現代,奔馳渠道整合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問題,它目前對北汽集團的貢獻不大,但是能提供技術和人才。”張志勇分析稱。
碰撞試驗僅得2星
雖然北汽做大自主品牌的決定很大,但是技術和質量還有一段路要走。
今年9月初,國內汽車企業在標準升級后的第一次進行碰撞試驗。據第三批C-NCAP(中國新車碰撞測試)評價車型結果顯示,共有六款車參加規則升級之后的第一次碰撞試驗,其中北京汽車E系列兩款車型碰撞得分分別為41.1分(自動擋)和35.7分(手動擋),分別獲得了3星和2星評價。
據汽研中心的官方數據統計數據顯示,自2006年至2012年7月,六年間,C-NCAP僅有8款車出現了2星成績,且2010年之后沒有出現一款2星車。由此可見,北汽自主品牌的技術和質量還是有待提高。
“必須承認中國自身的轎車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距離,兩星的成績無疑是個及時的提醒。”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道。
其實北汽自主品牌的技術并不是不強。因為與奔馳合資的關系,再加上2009年收購了瑞典薩博汽車技術平臺,北汽的自主品牌是融合了奔馳和薩博的技術。
張志勇向記者表示:“碰撞試驗,一個是與技術有關,另一個就是與生產工藝有關。北汽自主品牌成績不好,只是代表一時的狀態。當然,如果北汽能從碰撞試驗當中,總結出經驗教訓,抓緊提高自己品牌最好。”
抓住本地市場
今年3月19日,北汽集團首次推出的自主品牌“北京牌”E系列轎車正式上市,并一口氣發布了7款車型,售價區間為5.38萬元~8.68萬元。
為了促進銷售,北汽集團首開先河,將20項影響到整車性能嚴重性的故障,以及40項動力總成方面的故障,將全面實施包修包換包退。這讓北京牌E系列成為實行“國內三包”的第一款轎車。
北汽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8月,北汽E系列轎車的月銷量均突破了2000輛,而且這些銷量分布以華北市場為主。據了解,北汽計劃今年將有80家經銷商投入運營。
一位北京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北京牌E系列在該店每月大約銷售150輛左右,銷量并不是很大。
與此同時,在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遭遇了大滑坡。據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產轎車市場銷量實現11.5%的增長,而其中自主品牌略增3.6%,市場份額跌破25%,降至23.3%。
北京是北汽的大本營,但是因為北京的限購,讓北汽自主品牌的前景并不是很好。因為當車牌號成為稀缺資源時,買車的人大多傾向于價值較高的品牌和車型。北京實行限購的兩年里,自主品牌4S店消失了許多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不過北汽并非沒有機會。“北京市場的機會,一個因獲得新牌照產生的新車,二是舊車換新車。另外,我建議北汽可以充分利用出租車市場,但是要注意質量。因為出租車可能短期內暴露車輛很多問題,需要質量標準很高。如果能在出租車市場大賣的話,北汽就能站住腳。”張志勇對記者說道。(《投資者報》記者 孫衛濤)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