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公布了以放松管制為核心的新增長戰略第三部分。至此,所謂“安倍經濟學”的日本現政府“經濟新政”呼之欲出。可惜,安倍政府的苦心似乎沒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當天,日經指數重挫3.83%,收于兩個月來的低點。
安倍當天在時事社“內外情勢調查會”的演講中,宣布了新增長戰略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其重點是放松各種政府管制、吸引民間資本加速進入醫療、健康、信息技術、農業、能源、公共基礎設施等目前管制較多的領域:如在健康領域,擴大預防服務,并對超過99%的非處方藥解禁網絡銷售,以此拓展市場,力爭在2030年將就業規模提高3倍以上等。新增長戰略的目標是10年后實現人均國民總收入增加150萬日元,促進以家庭消費為基礎的經濟良性增長循環。
此外,日本政府還將與地方自治體合作,創設“國家戰略特區”,允許在特定區域提供稅收優惠并放松管制,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吸引海內外人才和資金。具體措施包括全面修改國際學校開辦條件、允許外國醫生參與診療等。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馮昭奎表示,盡管日本是發達經濟體,但其經濟領域存在花樣繁多的“規制”,即各種管制與規定,放松管制的改革也已經進行了20多年了,此次是新一輪努力。“特區”的概念也并非今天才有,而是最早產生于小泉內閣時期,據稱是受到中國的“啟發”。
日本政府新增長戰略第三輪計劃將于14日經內閣會議正式敲定并公布。此前,安倍內閣曾先后公布了兩輪增長戰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經濟。不過集中于擴張型的財政政策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等短期措施,因此,市場對安倍政府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戰略有較高的期待。但據共同社報道,安倍的第三輪計劃內容缺乏新意,令投資者失望,導致股市空方占優,日元走高趨勢也對股市形成打壓。馮昭奎認為,“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雖然短期給日本經濟打了一針“興奮劑”,但其長期效果仍遭到質疑,此次股市暴跌就說明市場對其信心不足;安倍目前的各種政策主要還是瞄準即將進行的參議院大選,各種美好的長期愿景只是為日本民眾畫了一張美味的“大餅”而已,所謂2030年如何如何,恐怕難以當真。
上月23日,日本股市曾在一個下午暴跌7.3%,日本經濟大臣甘利明對此的解釋是,中國經濟的疲軟導致日本股市的獲利了結。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日本股市一年內就漲了超過50%,主要是“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熱錢行情”,并非根底穩固的復蘇;而“量化寬松”的始作俑者美聯儲也已多次暗示退出可能,作為跟隨者的日本市場不會不受影響。歸根結底,日本股市的走向還是在于投資者對日本經濟前景的預期。要將這個“黑鍋”扔到中國身上,恐怕是在推卸責任。
(本報北京6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