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將互聯網金融推到了風口浪尖。一方面,余額寶叫好又叫座,上線18天用戶突破250萬,累計轉入資金規模66.01億元;另一方面,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指稱,余額寶部分業務未向監管部門備案屬“違規”行為。
余額寶究竟有什么“魅力”,又有哪些風險?
7月1日,支付寶和天弘基金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6月30日24點,余額寶累計用戶數已經達到251.56萬元,累計轉入資金規模66.01億元,累計用于消費的金額12.04億元,截至6月30日24點的存量轉入資金規模達到57億元(含周四15點后至周日已申購未確認的金額),只用了18天時間就將合作伙伴天弘基金的增利寶貨幣基金推上了中國用戶數最大的貨幣基金的寶座。
“跟傳統基金理財戶均7萬-8萬元的投資額相比,余額寶用戶的人均投資額僅為1912.67元。”上述負責人表示,“這體現了普通消費者碎片化理財的巨大長尾潛力,也是互聯網金融時代來臨的一個重要信號。”
記者注意到,余額寶合作的增利寶貨幣基金主要用于投資國債、銀行協議存款等收益穩定、風險極低的金融工具。據支付寶方面介紹,截至6月30日,余額寶合作的增利寶貨幣基金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6.299%,萬份收益達到1.6518元。
天弘增利寶基金經理王登峰告訴記者:“近期資金面持續吃緊,短期貨幣市場的利率飆升,比如目前半年的同業存款利率可以到6.5%,而一個月的同業存款利率可達10%以上,是近幾年貨幣市場利率最高的時候。對于增利寶這樣持續有凈申購資金流入的貨幣基金來說,可以做很多流動性較好、收益較高的資產配置。目前是轉入余額寶的最佳時機,投資者既可以享受余額寶長期帶來的便利,也可以分享到短期市場利率變化帶來的好處。”
“像余額寶這類互聯網金融存在監管‘盲區’,是在打政策的‘擦邊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就需要加強一行三會之間的協調合作,對于這類金融創新,其產品的主體是哪個部門監管,就該由哪個部門負責。比如,余額寶實質上是一款基金產品,就應該由證監會出面監管。”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對比目前取得基金第三方代銷牌照的機構,支付寶沒有建立自己的基金清算、風控等后臺系統,也沒有起到基金產品投資顧問的推介角色,盈利模式也并非傭金分成。因此,談不上基金代銷,在基金產品的品種上也僅限于低風險類別。但是也打了個擦邊球,在沒有基金銷售牌照的情況下,支付寶利用‘余額寶’繞了個彎,實現了向用戶銷售基金。”
另悉,在嘗到了甜頭后,支付寶宣布,7月1日新上線的支付寶錢包已經內置余額寶功能。這意味著,用戶今后無需電腦就可以開通和管理余額寶,實現隨時隨地理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