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只是保險護航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一個縮影。蔡傳勝表示,海外承包工程企業已經越來越重視保險的風險轉移作用,并且通過專門的管理平臺進行統籌安排,充分發揮保險的作用。
同時,他指出,盡管自然災害、財產損失、人身意外傷害等風險可以通過保險的方式得到轉移,損失得到彌補,但企業不可能從保險中獲利,因此,盡管購買保險,企業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加強風險防范。“其實有很多風險是由于管理失誤造成的,如果我們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風險防范措施到位,那么企業不僅可以獲得保費優惠,同時能使企業的利益得到最大保護。”他表示。
簡單估算導致保險采購超預期 專業規劃決定保險作用程度
在承包國際工程時,不少保險屬于項目所在國和業主的強制要求,很多時候也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因此,保險對國際工程承包商非常重要。
據蔡傳勝介紹,根據項目所在地及面臨的風險因素不同,低風險項目的保費支出約占項目投資額的0.3%-0.4%,高風險項目的保費支出約占項目投資額的1%-2%。盡管占比并不高,但對于動輒幾十億美元的海外工程投資額來說,保費支出絕對數額并不小。因此,在進行項目投標時必須對保險有合理規劃。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公司因重視不夠而交了不菲的“學費”。例如,某企業承包了東南亞某國水電站項目,在進行項目成本預算時,保險預算的估計僅參考中國同類型項目的市場費率,并以此簽訂了合同,但該項目所在國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該承包商在保險產品的實際采購過程中,市場報價超過預算四倍,大大影響了項目的成本規劃。盡管通過保險經紀人的方案調整和市場詢價,實際費率降低了50%,但仍然超出項目投標時所制定的保險預算。
“保險的專業門檻很高。”蔡傳勝表示,要發揮好保險的作用,必須做到專業規劃,要么由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專業人員統籌負責,要么聘請專業保險經紀公司進行合理規劃,避免該保未保或保費過高等問題出現。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中國水電還是中國交建,都以其海外事業部作為公司保險管理的統一平臺,負責為項目制定全面的保險方案,并聘請了全球領先的風險管理咨詢機構和保險經紀公司,實現全方位的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