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放緩。重復一下,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將會將至7.5%以下?在7%的增速下經濟能夠繼續運行?我們大膽的問一下當經濟增速下滑至6.5%時將會發生什么?如果再下滑經濟會崩盤嗎?
如果你與一個證券投資者交流,看上去中國是沒有出路的。爭論在于,中國有許多債務需要去償還,經濟放緩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低速的增長意味著更少的收入來償還債務。
另一方面,如果國家繼續快速增長,只會增加更多的債務以至于無法償還。因為每個額外的元投資變得更沒成效。正如一個俗語"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對中國目前的情況有很多悲觀評論,但你會發現作這些悲觀評論的人,不管是媒體,還是財務經理,都沒有對中國的未來做過多的投資。當你看那些對中國未來做投資的人截然不同,他們認為更樂觀的畫面將會浮現出來。
隨著中國今年的經濟放緩,從去年第四季度的7.9%到今年第二季度的7.5%,海外直接投資在增長,與往年相比,過去的5個月都在增長,6月增長了20.1%達到144億美金,這在過去兩年是最快的。
關于長期的樂觀主義顯然有很多原因。中國不再是世界上的制造業基地,加上國家的工資上漲,13億人口經常購買奢侈品,使得中國市場不容忽視。外國投資者集中的地區反映了這一心態的變化。對外直接投資的制造業,歷史上生產的出口產品,在今年頭六個月,同比下降了2.14%,而服務業的FDI同比上升了12.4%。
短期因素也對推動著FDI,這可以通過查看其來源而了解。通常,亞洲經濟體占了FDI的最大比重。更重要的是,FDI來自三個主要經濟體——歐盟、美國和日本,正在迅速上升,分別同比增長14.7%、12.3%和14.4%。在這三個市場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歐盟,唯一一個在2012年的時候看到FDI下降的市場。
可以說,歐盟FDI的變化影響了經濟改善,隨著歐元區的商業活動在18個月以內首次在7月份擴展。但是,這個結論似乎有點過早。盡管有一些積極的數據,自從歐元創建以來,失業都達到了最高水平,因為持續的財政緊縮和銀行不愿意貸款,公共支出還是很低。這都不是問題,希臘、塞浦路斯和葡萄牙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財政援助,但是在該地區的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增長預計會在2013年全年下降。
歐洲經濟增長的前景仍然不明朗,企業沒有在國內獲得投資,意味著他們必須放眼海外。帶著對安倍經濟學是否會在日本有效,美國是否真的好轉了的不確定性,你必須尋找在未來幾年經濟最穩定增長的地方。仔細考慮下,可能沒有比在中國投資更好的了。盡管中國政府允許增長緩慢,但是經濟只會放緩不久。政府必須確保經濟增長速度,以防止主要的失業,避免社會動蕩。這意味著經濟將會快速增長。
正因為如此,無論在歐洲,美國還是其他的經濟體發生什么,企業將會繼續將資本配置到日益增長的市場。中國將成為最重要的受益人。
作者是NSBO英國投資銀行北京分公司負責人
由Oliver Barron報道(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