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你在計劃去巴黎或羅馬旅游嗎?現在要比你想象的貴了。歐元在飛速升值。歐元對美元兌換率比九月初上升了5%,比七月上升了8%。
原因顯而易見。歐洲歷時漫長而深度的經濟低迷期看起來終于結束了,其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0.3%(根據美國慣例按年折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相當于1.2%)。2012年夏季,歐盟貨幣面臨的威脅如今已減緩。同時,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似乎將會比九月初決定的時間延長一些,使歐元看起來相對更有吸引力。
因此,歐元上漲的更深層次原因對歐洲來說是個好事。16個月前,歐洲大陸處在經濟十分低迷灰暗的狀態,而可能出現經濟逆轉的事實是值得慶祝的。樂觀形勢的出現將會引起貨幣市場的自主調節。
不過,對歐洲各國的財政部和位于德法蘭克福的央行來說,開香檳慶祝還不是時候:變化太快了,可能會危及歐洲渴望已久而終于到來的經濟復蘇。
這是道簡單的數學題。歐元對美元兌換率上漲是因為夏季德國或法國的出口商品對美國本地商品的競爭力下降了8%。2012年,日本新政府讓歐元對日元兌換率上升35%,歐洲因此造成的更劇烈競爭而感到疲憊不堪。
對商界來說,這些都是猛烈的貨幣調節,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而變化還可能繼續發生,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歐洲大陸剛實現的經濟復蘇十分危險。
或許還有更讓人著急的事,歐元的上漲將會在一定時間內壓抑通貨膨脹,而歐洲恰恰需要一點通貨膨脹來減緩這些調整帶來的痛苦。
而歐元的上漲與這個目標相悖,歐元越貴,進口商品就越不值錢,這會促使通貨緊縮。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三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
歐洲央行也可以模仿美聯儲大量印刷歐元,將通脹率推升到2%。美聯儲在美國曾做過類似的事情,他們曾用新印刷的貨幣購買國債和按揭證券。歐洲央行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原則,他們不愿向政府工作人員融資,因此也不會購買政府債券(這項政策在金融危機時期已經被削弱了,這不是因為平時普通的貨幣政策,那時歐元區面臨著拆分的危險)。
在過去的三年中,歐洲政治經濟體經歷了很多威脅,他們遠比許多美國、英國的分析家們想象的要更有彈力、更有生命力。但現在,正是這種成就造成了一項新的威脅。
更值錢的歐元:對美國游客、歐洲居民來說都十分不利。然而,倒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這象征著歐洲大陸經歷了五年的經濟低迷期后,終于有所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