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阻止核武器擴散的政策正在讓事情變得更糟”
——威廉·E·奧多姆中將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哈德森協會高級會員,曾在1985-1988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
新技術的傳播是無法阻擋的,不管它是有關火藥的還是有關手機的技術,核武器技術也不例外。令人遺憾的是,美國阻止核武器擴散的政策實際上加速了核擴散。
首先,美國與英國和法國共享了自己的核技術。接著,美國默許了以色列的秘密核研發。最近,美國對曾進行核試驗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大發善心,從以前的敵視變成了如今的接納——這等于與《核不擴散條約》和全球不擴散體制開了個玩笑。
今天,“邪惡軸心”國成了美國防擴散政策的重點盯防對象,不過美國總統布什威脅“政權更迭”的政策僅僅使伊朗和朝鮮加速了核研發的步伐。朝鮮已經看出布什虛張聲勢,伊朗可能會推遲核步伐,但顯然不會屈服。轟炸他們的核設施可能會嚇退他們,但從目前來看,除了地面入侵之外,沒有其他手段可以讓伊朗和朝鮮完全棄核。
結果是,防擴散的努力背離了“地區穩定”這一防擴散的初衷。二戰以來,地區穩定始終是美國在波斯灣以及東北亞地區的最高利益。奇怪的是,美國一直以犧牲地區穩定為代價去追求無核化與防擴散。
美國一直不愿正視這樣一種邏輯關系:許多國家是因為覺得不安全才尋求核武器的。美國的做法是孤立、隔離甚至動武,最終釀成難以收拾的后果。入侵伊拉克使中東地區比1945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不穩定;美國在東北亞實施的政策催生了一個具有核能力的朝鮮。更糟的是,許多韓國人將美國政策理解為對所有朝鮮族人的“歧視”,現在他們也站在了朝鮮那邊。韓國人似乎已經開始接受有核武器的朝鮮,不管朝鮮半島統一與否。朝鮮半島一旦有核,日本肯定坐不住,東亞地區的核競賽擔憂并非空穴來風。東亞經濟繁榮必遭摧殘。
那么,核不擴散應該如何進行呢?首先要承認印巴這兩個新的核國家,同時要確保地區穩定。第二,要意識到防擴散需要讓相關國家覺得安全。這需要對每個人國家制定具體戰略,滿足他們的安全需求。比如,如果美國拋棄“政權更迭”政策,放棄核議題,尋求與伊朗舉行直接的雙邊對話,伊朗顯然會積極回應。不要忘了,美國與伊朗也是有共同利益的。伊朗也很討厭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并對來自阿富汗的毒品交易深惡痛絕,同時還想購買美國的石油生產技術,并希望伊拉克穩定。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美國與伊朗的合作關系會加強對中東地區力量制衡的掌控能力。
萬一此類外交努力失敗,那只能采取地區威懾戰略,而不能先發制人發動戰爭。這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面臨的責任與重擔。
(編譯:韓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