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疫苗是可行的——如果我們不再止步不前。
——塞斯·伯克利(防治艾滋病活動家)
艾滋病的破壞性已經是老生常談。對世界大多數地區來說,患病者的數量資料已經再平常不過,現在世界上有2500萬患者,去年一年有430萬人感染了HIV。
艾滋病破壞了人類對付貧困、饑餓和文盲的努力,導致我們對付主要疾病、改善全世界兒童和母親健康狀況提高他們生活水平的努力付諸東流。過去25年里取得的成績暫且拋開不計,艾滋病病毒蔓延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國際社會對它的反應速度。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科學和工業現在正在研究有望夠結束這一瘟疫流行的工具。世界已經在擴展艾滋病治療項目上花費了巨大氣力,然而HIV感染者的數量仍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婦女、兒童和處于社會邊緣的群體中。我們每給一個患者進行終身治療,就有7個人新感染。照這種速度發展下去,我們是經受不起的。
科學證據表明,艾滋病疫苗是能防治艾滋病的一種解決方式。實際上,只要發展中國家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用上了有效率為50%的疫苗,那么發展中國家里HIV感染者的數量就會在15年內減少一半多。
盡管近些年來人們對艾滋病疫苗的關注度有所上升,但我們仍必須將現有的政治和經濟支持在加倍,以找到一個結束艾滋病流行的方法。問題是,疫苗治療目前遵循一個標準模式,這個過程不僅漫長,而且不允許直接的排名,不能將最需要治療的患者放在優先治療的地位。
為了加快發展速度,最好的疫苗應該通過最快速便捷的方法得到測試和推廣。目前,3000人的臨床試驗至少需要3年時間,才能得出最初步的結果。而相反,每組500人,一共6組的臨床測試則可以只用一年半的時間得出結果。這一簡單的變化將可以快速去除效用較弱的藥品,并會使發現疫苗的時間大大縮短。
塞斯·伯克利(Seth Berkley)是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國際艾滋病疫苗促進會(International AIDS Vaccine Initiative)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