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料庫>環球周刊>間諜>艷:每一個陷阱都很溫柔
![]() |
頻道推薦> 哈馬斯7日回復是否接受以色列長期停火協議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網 曾招募80余女人彈 | 辛普森因綁架罪等被判33年監禁 | 五角大樓明年計劃招募千名外籍醫護 | |
愛因斯坦情迷蘇聯女間諜
2007-05-25 11:02:29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我親愛的瑪加麗塔:我不能接到你的信,你無法收到我的函,我們不能了解彼此的近況。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解決個這棘手的問題。盡管人們都稱贊我聰明睿智,但我對此卻束手無策。目前,我開始閱讀一本有關魔法和預測的書。它使我確信,冥冥之中有魔鬼夾在我們中間,弄丟了我們的魚雁傳書。但愿在家鄉宜人的風光中,你能過上稱心如意的生活。我一切都好,工作非常順利。我躺在沙發上,叼著你送的煙斗,如水夜色中,我用你心愛的鉛筆奮筆疾書。祝一切好!吻你!你的A·E”在只言片語中流露出款款深情。這不是一封普通的書信,它出自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愛因斯坦之手。此信與愛因斯坦的一塊手表、多幅繪畫、若干張珍貴照片和信札出現在索思比的拍賣會上。他們向世人展示了蜚聲世界的科學泰斗與聲名顯赫的俄羅斯雕塑大師之妻瑪加麗塔·科年科夫之間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當智慧遭遇美麗 科年科夫伉儷于1923年離開蘇聯,遠赴美國。謝爾蓋·科年科夫是一位舉世聞名的雕塑大師,享有“俄羅斯羅丹”的美譽。他美麗聰慧的妻子瑪加麗塔更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女子。她曾與蘇聯情報機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在其寓所發現的相對論手稿更揭示了她與愛因斯坦之間非同尋常的關系。 愛因斯坦的妻子愛爾莎于1936年溘然長逝,可以推算,瑪加麗塔與愛因斯坦的相識相知至少維系了20載。耳目無處不在的蘇情聯報機關對此一直保持緘默。不久前,昔日國家安全委員部第四處負責人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的著作《情報與克里姆林宮》問世,其中寫道:著名雕塑家科年科夫的妻子,我們久經考驗的間諜瑪加麗塔,在麗莎·扎魯賓娜的領導下,在普林斯頓結識了著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對我國特工的滲入功不可沒。1935年,愛因斯坦首次邁入科年科夫工作室的門檻。普林斯頓校方雕塑家訂制了愛因斯坦的塑像。瑪加麗塔在回憶錄中提到:“他非常謙遜,經常自嘲有一頭蓬松的亂發。當謝爾蓋凝神于雕塑時,愛因斯坦卻異常活躍,他談起了自己的相對論。我聽得非常專注,但實在太難懂了。或許是我的專注激發了他的興致,他竟然拿起紙筆寫下許多公式,試圖向我解釋。講著講著,我也開始在紙上信筆涂鴉,竟然畫出了他的頭像。” 親密友誼到相戀相愛 30年代是科年科夫夫婦美國生活中最撲朔迷離的一段。20年代,他們被盛況空前的展覽、超乎尋常的成功包圍著。而1930年以后,一切都變了。科年科夫成天把自己鎖在工作室里,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他深陷于神秘主義和神學之中,還差點因此與愛因斯坦發生沖突。有一次,科年科夫在電梯里與愛因斯坦邂逅,他問道:“您信上帝嗎?”“不信。”愛因斯坦回答非常干脆。“傻瓜。”出于禮貌,瑪加麗塔沒有把最后一句話翻譯給愛因斯坦,但愛因斯坦完全聽懂了。后來,當科年科夫到普林斯頓做客時,愛因斯坦找機會向他闡述了自己對宗教的理解。 科年科夫后來寫道:“我們保持了長期的‘親密友誼’。” 翻看瑪加麗塔留下來的照片不難發現,最初是科年科夫一家與愛因斯坦夫婦合影;接著,科年科夫消失了,只剩下瑪加麗塔,但她通常是站在一旁,離愛因斯坦很遠。1936年,在愛爾莎去世后,她牢牢占據了愛因斯坦身邊的位置。那時,她已經40歲了,身材不復窈窕,目光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眾多的仰慕者逐漸隱去。曾是上流社會寵兒的她依然保留了兩大愛好:其一是定期上門拜訪愛因斯坦這位科學界巨擘;再就是飼養小白鼠。由于不想破壞身材,她打消了做母親的念頭,把母愛給了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即使在拜訪愛因斯坦時,她也與寵物形影不離。 “我們一起翻開托爾斯泰 ” 1940年5月31日,歐洲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美國也能嗅到刺鼻的火藥味。瑪加麗塔給丈夫寫了一封信:“我昨天趕到愛因斯坦養女家,想在那里住到周六。她看上去非常憔悴。愛因斯坦說,醫生懷疑她患了肺炎。真可怕!要知道,他們一直在為歐洲戰事擔驚受怕。這里也有納粹分子!她打算把房子賣掉,搬到加州去。” 戰爭爆發后,瑪加麗塔積極參加反戰工作,被選為援蘇協會秘書長,指揮手下數百名工作人員。她的照片頻頻出現在美國各大報紙上,羅斯福夫人成了她的密友。 與愛因斯坦相識時,瑪加麗塔39歲,愛因斯坦56歲。為了尋找單獨相處的機會,愛因斯坦于1939年致信謝爾蓋·科年科夫,告訴他瑪加麗塔患有嚴重的疾病,信后還附上了醫生的證明,建議瑪加麗塔到風景如畫的薩拉納克萊克休息數日。其實,醫生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而愛因斯坦所租的游艇和別墅正是在薩拉納克萊克。 愛情的甘霖使愛因斯坦成了一名詩人,1943年,愛因斯坦揮筆為心中的女神寫下了雋永的情詩: 飛到普林斯頓來吧 靜謐與安寧將你簇擁 我們一起翻開托爾斯泰 當你疲憊時,抬起雙眸 凝望著我,流盼間溢滿溫柔 我從中捕捉到了上帝的光輝 為了瑪加麗塔他才決意如此 1945年7月16日,美國人成功地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莫斯科早在此前兩周就掌握了爆炸參數及具體日期。所以,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向斯大林炫耀說美國已經研制出一種“具有超常殺傷力”的新式武器時,斯大林并未感到吃驚。1945年8月18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成立專門委員會,將原子彈生產工業化。由于蘇聯情報部門提供的美國原子彈情報還不足以保障蘇聯原子彈爆炸的成功,于是,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鋌而走險。 這一任務交給了蘇多普拉托夫所在的部門。他的手下找到了對蘇聯有好感的著名核物理學家玻爾,瑪加麗塔責無旁貸地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 據瑪加麗塔的侄子回憶,她臨終前曾讓家人燒掉了保存多年的大部分信件。遵照瑪加麗塔的遺囑,愛因斯坦、夏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的信件都被扔進了熊熊烈火之中。如今保留下來的只是他們在美國的最后幾年和回國初期的一些信件。在這些信件中,有一封愛因斯坦于1945年10月寫給瑪加麗塔的信,信中寫道:“我在紐約收到了這封急電。我時常想念你。我全心希望你能夠快樂勇敢地開始新的生活。我已經與領事見過面了。” 愛因斯坦在信中透露,他到過領事家中,完成了“艱難的任務”,得以使瑪加麗塔順利返回祖國,如此說來,他應該知道瑪加麗塔與蘇聯情報機構有染。 瑪加麗塔向愛因斯坦攤牌大概是在1945年8月,那是他們最后一次結伴前去薩拉納克萊克休假,她不得不說了實話,不過顯然是得到莫斯科的授意。從愛因斯坦焦躁不安的語氣中可以判斷,他對瑪加麗塔的處境非常了解。如果她完不成任務,將會面臨很大的麻煩。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原本不情愿與蘇聯情報機關打交道。 只是為了瑪加麗塔,他才決意如此。 蘇聯駐紐約總領事館要求所有蘇聯駐美機構盡一切努力,保證科年科夫夫婦安全回國。回到莫斯科后,雕塑家終于明白,妻子與相對論作者的關系不只是單純的友誼。后來,兩人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前者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藝術創作中,而瑪加麗塔則足不出戶,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里,她感覺自己已經不能適應蘇聯的生活方式了。1980年她靜靜地合上了雙眼。 半個世紀前,瑪加麗塔與愛因斯坦揮淚話別。愛因斯坦用顫抖的手摘下手表,贈給了他的愛人。雙方都明白,這將是他們的永別,今生無緣再見。(斯韋特蘭娜奧列格·奧德諾科連科) (來源:新浪讀書--文章摘自《海外文摘》 作者:何桂全 祝勇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