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2月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一貫反對和嚴格禁止任何網絡入侵和破壞信息系統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并對英國媒體近日炒作所謂“中國網絡間諜”的報道表示強烈不滿。
秦剛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時指出,中國政府已經在不同的場合就這一問題多次闡明了中方立場。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對此做出了明確規定。中國愿與英國在打擊包括黑客活動在內的網絡違法犯罪活動領域加強合作,并希望雙方的合作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英有關媒體無視事實,炒作所謂中國實施網絡間諜謠言,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英國《泰晤士報》12月1日發表文章稱,英國軍情五處處長喬納森·埃文斯日前給各大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行的300名行政總裁及安全負責人發送密函,警告他們“小心中國國家機構支持的黑客間諜竊取商業情報”;此后,該報3日在報道中又宣稱“中國軍隊支持的黑客襲擊了英國飛機引擎制造商勞斯萊斯公司的網絡”,英荷殼牌石油駐美國休斯敦的分公司亦發現了一個由中國人組成的間諜網絡,將攻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人民解放軍”。
所謂的“中國黑客”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英國媒體拿出來炒作了。早在今年9月,英國《衛報》就在頭版引用“匿名官員”的話“爆料”稱,英國政府機關的電腦系統正在遭受中國“解放軍黑客”持續不斷的攻擊,并且已持續“至少4年”。英國《金融時報》9月4日報道稱,五角大樓承認今年6月遭黑客攻擊時被迫關閉了部分電腦系統,其中包括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辦公室的電腦系統,然而卻拒絕透露他們所掌握的黑客身份,而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竟對該報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應對此負責。
如今,英國媒體希望進一步“擴大影響”,對“中國黑客”的指責從“破壞政府系統”發展到“入侵企業商業機密”。關于英國媒體的報道,英國內政部、勞斯萊斯和殼牌石油公司均拒絕發表評論。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英國媒體的大肆集中炒作折射出了該國媒體運營的整體環境。英國媒體競爭激烈,尤其是報紙行業,有關國家安全的敏感問題一向被看作是好題材。在沒有政府的確鑿證實前,以大篇幅故事先聲奪人,吸引讀者并贏得市場是它們的慣用手法。另外,“中國威脅論”在歐洲仍然是一個重要話題。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地位不斷升高、曝光率爆炸式增長,這讓本已高度警惕的西方更加恐慌,甚至可能過度反應。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媒體的炒作恰恰迎合了歐洲一些政界人士的心理。
比如,在德國總理默克爾8月26日啟程訪華前夕,德國著名雜志《明鏡》周刊突然發表封面文章,稱德國總理府等國家關鍵部門的電腦頻頻遭到“來自中國的黑客攻擊,這些黑客顯然受到國家的支持,很有可能來自中國軍方”。這一消息雖未經證實,卻被德國各路媒體紛紛轉載。德國之聲電臺網站9月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稀奇的不是中國軍隊黑客進攻,而是對此精確定時的炒作”。文章認為,西方輿論精心選擇外國領導人訪問中國的時機,大肆炒作所謂的中國黑客問題,完全是別有用心。(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