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聯合國安理會2月29日決定推遲就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最新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有消息稱,下一次的投票初步定在3月3日進行。
據西方媒體報道,這次推遲表決的原因是,英國和法國希望能有更多時間與非常任理事國進行討論,以便在安理會表決中獲得盡可能多的贊成票。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索爾斯3月1日表示:“我們想把有著最廣泛支持和最明確的政治信號傳遞給伊朗。”
按照安理會的有關法規,15個成員國中至少要有9票贊成,新決議草案才能被通過。但據悉,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中的南非、印尼、越南和利比亞4國目前對安理會再次制裁伊朗持保留意見。南非和印尼曾表示,擔心這樣做會破壞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之間的合作;利比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埃塔爾希日前已經表示可能會在表決中投反對票;越南也對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見,要求進一步強調國際原子能機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中的作用。
1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外長就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第三個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達成了共識。英、法、德三國隨后在共識的基礎上起草了這一決議,并于上周向安理會正式散發。
這份新決議草案從內容看是沿著安理會第1747號決議確定的方向,適度擴大了制裁的范圍,如對與伊核計劃有關的人員實行旅行限制;凍結更多與伊核計劃有關的人員和實體的資產;檢查從伊朗進出口的物資等。不過,草案沒有決定對伊朗實行全面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僅呼吁各國在與伊郎進行貿易和金融往來時“保持警惕”。決議草案同時強調,繼續尋求談判解決問題,并鼓勵歐盟繼續與伊朗進行溝通。
盡管面臨聯合國壓力,伊朗總統內賈德依然態度強硬。2月28日,他再次語出驚人,稱伊朗為“世界頭號強國”。
內賈德當天在向兩伊戰爭陣亡者家屬發表的講演中稱:“所有的人都必須明白,伊朗是世界頭號強國。今天,伊朗的名字意味著對強權國家的重重一擊,并讓他們安守本分。”他堅持稱,在與國際社會就核問題進行的對峙中,伊朗就快取得最后的勝利,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止這個國家。
內賈德3月2日將對伊拉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將是伊朗總統首次訪問伊拉克。1980年,伊拉克曾入侵伊朗,挑起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據估計,雙方死傷人數高達100萬。但自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兩國關系已得到了改善。
(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