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受美元持續下跌的影響,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跌破7.0大關,報6.9920元人民幣兌1美元,創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新高。
*** 人民幣升值速度逐步加快
2005年7月21日,中國宣布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此前10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8.28左右。
匯改之初,中國政府逐步推動匯率改革,那時升值速度較為緩慢。直到匯改10個月以后,也就是在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才首次“破8”。
此后人民幣升值速度逐漸加快。又過了大約一年半時間,即在2007年10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次突破7.5關口,以7.4938報收。而從突破7.5關口,再到“破7”,只花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其實,在今年3月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1關口后,“破7”早已在市場預料之中。
以匯改前的人民幣對美元比價8.2765:1計算,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15.5%。2007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為6.5%。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加快,已經累計升值4.27%。
據遠期交易合同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升值11.2%至6.2280。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但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貶值約10%,對澳大利亞元和巴西貨幣雷阿爾的匯率也在貶值。
*** 加快升值以對抗物價過快上漲?
西方媒體認為,中國面臨的多個問題導致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今年2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8.7%,再創11年新高;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1%左右的高位;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在上個月承諾,將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并減少貿易順差。媒體分析認為,人民幣加快升值,也許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舉措。
多名西方經濟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最關心的是如何抑制國內物價過快上漲。強勢人民幣將能降低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有助于減輕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
“中國開始通過加速人民幣升值來對付物價上漲問題。只有當一個國家擁有大量貿易順差時,它才有能力這么做。”金融大鱷索羅斯如此評價人民幣“破7”。他指出,不斷上升的世界糧食價格“很值得憂慮”,有可能造成“社會和政治動蕩”。
德意志銀行駐新加坡的貨幣分析師米爾扎?拜格也認為,目前中國政府最為重視物價上漲問題,這將使人民幣在第二季度保持現在的升幅。他還認為,在下半年,物價問題和經濟增長速度問題將變得同等重要,那時人民幣升值速度有可能放緩。
央行行長周小川不久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說,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抑制通貨膨脹不會成為匯率機制改革或者市場匯率浮動變化的主要原因。控制通脹,更主要還是依靠國內綜合措施。
此外也有眾多市場人士公認“美元持續貶值”是導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
(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