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4月15日報道,國際專家說,糧食和燃料價格的飛漲在一些貧困國家引發致命沖突,而且這種漲勢在一段時間內極可能持續。
設在羅馬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迪烏夫說:“由于價格暴漲,世界各地問題都非常嚴重,在埃及、喀麥隆、海地和布吉納法索等國都發生了騷亂。這種騷亂局面有可能在50%至60%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費的國家蔓延。”
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這些因素包括氣候變化導致的減產、糧食儲備降到歷史最低水平、新興經濟體的肉類和奶制品消費增加、生物燃料需求增長、天氣干旱及能源和運輸費用上漲等。
迪烏夫4月9日在新德里舉行的一個重要會議上說,在過去9個月中,世界糧食價格上漲了45%,大米、小麥和玉米極度匱乏。糧農組織還報告說,在印尼、科特迪瓦、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玻利維亞、塞內加爾和烏茲別克斯坦都發生了因糧食價格上漲而引起的公眾騷亂。
據世界銀行估計,有33個國家因糧食與能源價格的上漲而面臨社會動蕩。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最近一次講話中說:“美國、歐盟、日本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其他國家都必須立即采取行動,填補虧空,否則會有更多人受難挨餓。糧食政策應得到政界最高層的注意,因為沒有任何單一的國家或集團能夠應對這些相互關聯的挑戰。”
海地首都太子港最近在因糧食價格上漲而發生持續3天的暴力騷亂和搶劫,目前恢復平靜,人們正在清除街上的瓦礫,聯合國維和人員于4月10日開始拆除總統府周圍的障礙物。新聞報道說,騷亂者哄搶政府倉庫、用石頭砸商店。聯合國官員說,去年,海地的大米、豆類、水果和煉乳等主要食品的價格上漲了50%,而面制品價格更翻了一番以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已呼吁糧食捐贈國向海地提供緊急援助。
世界糧食計劃署呼吁國際社會提供緊急資金,支持其在海地開展的救援活動。該署執行總干事希蘭4月7日說:“海地的騷亂突出反映了提供更多救生糧食援助的必要性。在這危急時刻,我們需要與海地人民以及受糧食價格攀升影響最大的其他國家的人民站在一起。”
自2007年6月以來,全球糧食和燃料價格上漲了55%。世界糧食計劃署于今年3月發出呼吁,希望再得到5億美元捐助,應對糧價急劇上漲的局面。該署表示,援助170萬海地人民需要9600萬美元資金,但迄今只得到了1240萬美元,占所需13%。
希蘭說:“我們在海地看到的情況也出現在我們開展活動的世界各地很多國家,價格上漲意味著挨餓的人得到的食品會更少。現在正出現一種新的饑餓現象:即使貨架有食品,但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
在埃及,在因食品價格上漲和工資下降而引起工人兩天的騷亂后,政府發放了補貼。聯合國人道機構負責人霍姆斯4月8日說:“糧食引起的騷亂在世界各地都有報道,不應低估這種情況對安全造成的影響。”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說,在截至2008年2月的36個月中,全球小麥價格上漲了181%,全球總體糧食價格比一年前攀升了83%。
報告指出:“預期2008年和2009年糧食作物的價格仍將居高不下,此后會開始下降,但直至2015年,多數糧食作物的價格很可能仍然大大高出2004年的價格水平。”
(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