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7月14日,現年61歲的利比里亞前總統查爾斯?泰勒首次以“第一證人”的身份站在聯合國塞拉利昂特別法庭的證人席上為自己辯護。庭審過程中,這位被指控犯下11項罪行的利比里亞前最高領導人不僅堅稱自己無罪,還宣稱所有針對他的指控都建立在謊言和偽證基礎之上。泰勒是第一位在國際特別法庭接受審訊的前非洲國家領導人。
圖為利比里亞前總統查爾斯·泰勒13日拍攝的照片。14日,泰勒才以“第一證人”的身份正式出庭為自己辯護
***泰勒全面否定11項罪行指控
聯合國塞拉利昂特別法庭通常審理的案件都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進行,但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兩國政府擔心,泰勒的支持者可能以庭審為借口再次在西非地區制造叛亂,因此要求將審理地點移至歐洲。為此,聯合國塞拉利昂特別法庭租用了位于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的場地來審理泰勒一案。
在法庭上,法官宣讀了針對泰勒的指控。法官表示,在1991年至2002年塞拉利昂內戰期間,泰勒支持塞反政府武裝“革命聯合陣線”(RUF),為他們提供訓練、資金和武器。RUF犯下了種族屠殺等滔天罪行,包括將平民的四肢割斷等等。而泰勒面臨的11項指控則包括謀殺、強奸、性奴役、招募娃娃兵和恐嚇平民等。每一項都詳細列明了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庭上,身穿灰色雙排扣西服、戴著深色眼鏡的泰勒站在證人席上自信地表示:“我感到非常非常遺憾,所有的這些指控和相關的描述居然都與我有關。而這一切是因為,所有的指控都是建立在偽證、虛假信息和謠言之上的……我有14個子孫,我這一輩子都在為我認為是公正和正確的事業而奮斗。我憎惡這些針對我的不實描述,這些全都是錯誤的,不懷好意。”
***被指資助RUF掠奪“血鉆”
除了宣讀針對泰勒的11項指控,檢察官還在庭上表示,泰勒直接領導并資助了RUF所進行的掠奪“血鉆”的行動中。部分證人的證詞顯示,塞拉利昂內戰期間,泰勒不顧武器禁運的有關規定,將大量武器藏在米袋中運到反政府武裝分子手中,以此獲得了大量鉆石。
雖然法庭提供了91份能夠證明泰勒以武器交換鉆石的證詞,但是泰勒在庭上仍表示:“我從來沒有收到任何鉆石,這是謊言,是極其惡毒的謊言。”
塞拉利昂盛產鉆石,但和璀璨鉆石齊名的是該國臭名昭著的“血鉆”礦場,大量奴工在那里被不堪重負的勞役折磨而死。而在塞拉利昂內戰期間,有近50萬平民被屠殺,其中一些最殘忍的屠戮行為都是RUF武裝分子招募的娃娃兵所犯下。這些孩子們被強制染上毒癮,往往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就殘忍殺害了自己的同胞。
***被控與RUF頭目一道顛覆塞國
庭上,檢察官還指出泰勒與RUF淵源頗深,他曾和該組織領導人福戴?桑科一起在利比亞接受過軍事訓練。檢察官指出,泰勒一直支持RUF顛覆塞拉利昂政府的活動。
但是泰勒反駁稱,他從來沒有幫助過桑科,從來沒有想過要侵略或是顛覆“那個友好的國家”。泰勒還說,他也從來沒有下令讓自己的手下剁掉敵人的雙手。這一暴行正是RUF在塞拉利昂內戰中懲罰敵人或反抗者的所謂“標志性”做法。
***國際社會對審判叫好一片
作為第一位接受國際特別法庭審判的前非洲國家領導人,泰勒一案從2006年開審以來就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人權組織表示,希望此案能首開先河,總得有人為在非洲一些國家犯下的踐踏人權的罪行負責。
旨在促進非洲自然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的國際著名非官方組織——致命交易組織(Fatal Transactions)發言人阿內卡?加拉馬表示:“希望泰勒一案能夠警示眾人,我們不能再讓鉆石成為資助暴力武裝組織和踐踏人權的工具了。”(環球在線:梁杉)
***相關鏈接:查爾斯?泰勒生平簡介
查爾斯?泰勒1948年出生于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郊區,是美國黑人后裔,年輕時曾在美國波士頓當機修工,后進入麻省本特雷學院就讀,1977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后回到利比里亞。
1979年,泰勒任“美洲利比里亞協會聯盟”主席。同年,他被任命為利比里亞政府“總服務局”局長,后任商業部副部長。1984年,因被指控犯有貪污罪,泰勒受通緝而逃往美國,5月被美國波士頓警察局拘捕。1985年,泰勒越獄后,曾前往加納、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等西非國家活動。1987年,泰勒帶領一批利比里亞反政府人士在利比亞接受軍訓。
1989年12月,泰勒率領在國外創立的“全國愛國陣線”武裝打回國內,使利比里亞陷入長達7年的內戰。
1996年,利交戰各派就停火和舉行大選等問題達成一致。1997年2月,泰勒領導的全國愛國陣線改名為全國愛國黨。同年7月,利比里亞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泰勒當選總統。
執政后,泰勒未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安定,利內戰仍在繼續。自2000年起,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強烈要求泰勒下臺,并停止了對利比里亞的經濟援助。2001年5月,因支持塞拉利昂以及其他周邊國家的反政府武裝,利比里亞遭到安理會的軍事和貿易制裁,泰勒本人也被限制不能隨意離開利比里亞。
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泰勒2003年7月被迫下臺。8月,泰勒流亡尼日利亞,為利比里亞結束長達14年的內戰和舉行大選鋪平了道路。
此后,聯合國塞拉利昂特別法庭以戰爭罪、反人類罪和違反國際人道法等多項指控,多次要求泰勒出庭受審。但尼日利亞一直表示,只會將泰勒交給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利比里亞政府。
2005年10月,利比里亞舉行內戰后的首次總統和議會選舉,產生新政府。2006年3月初,利比里亞新政府正式提出了引渡泰勒的要求。3月25日,尼日利亞總統府發表聲明說,尼日利亞已同意將泰勒引渡回國。27日晚,泰勒從其在尼日利亞的流亡住處失蹤,次日在試圖逃往喀麥隆途中被尼日利亞警方逮捕并遣送回國。利比里亞政府當天將他移交給塞拉利昂特別法庭。
2006年4月,聯合國塞拉利昂特別法庭對泰勒進行首次庭審。由于擔心泰勒在塞拉利昂受審可能會引發西非多個國家的內亂,審訊地點隨后又被轉移到荷蘭海牙。(環球在線:梁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