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9年8月26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五次中日聯合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發布。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與一年前相比,中國公眾對日本的好感度穩中有升;而當前的中日關系受到公眾的普遍好評,其中超過七成的居民對目前的中日關系給與了正面積極評價,居民態度比學生更積極。
而日本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也略有提高,而對中國的印象沒有改變的比例較2008年有大幅度上升。日中關系的重要性在日本民眾中得到絕大部分的認可與重視,日本的知識分子尤其看重日中關系。
一、 在對對方國的印象中,文化歷史、經濟符號已經占主流
在針對中國學生調查中,“漫畫、動畫片”第一次亮相,就以超過四成的提及率殺入前三甲。而無論調查對象是居民還是學生,對日本第一印象首先會想到“南京大屠殺”(學生50.3%,居民65.3%)。另外一個現象則是:“侵華日軍”提及率在逐年下降,而“南京大屠殺”的提及率在逐年提高。這表明,隨著“侵華日軍”這一歷史符號的漸漸退色和在民眾心中的淡忘,文化、經濟符號逐漸替代歷史符號已成為一種趨勢,而“南京大屠殺”作為一種歷史符號或是記憶,或許在民眾心中是永遠也抹不去的。

附圖:中國學生和市民對日本的總體印象
在進一步分析中國公眾對日本印象不好的原因時,發現負面印象主要源于中日兩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兩個群體的內心感受又存在一些微妙的差異。其中,學生群體對日方不恰當的言論和行為,以及日方在面對和處理歷史問題時的態度更加在意;而市民對日的負面印象,則更多的停留在歷史事件本身。我們還可以注意到,相對居民而言,學生群體對日本在軍事或經濟上的強勢更加具有危機感。
日本居民在提及中國時,第一時間想起的分別是:中華料理(52.0%);萬里長城(37.9%)以及低價日用品(25.0%)。這三方面占據了日本民眾對中國印象的絕大部分。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日本國內對中國的印象受到奧運會的影響非常明顯,而在今年,這一部分的影響力已經下降。
在進一步分析日本民眾對中國持不良印象的理由時,排行前三的問題主要是:在食品等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反應;在歷史問題上,中國一直批判日本以及資源能源問題方面,中國的行為表現。其中,日本的知識分子以及居民均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較高,對此產生了較高比例(分別為92.0%和94.8%)的負面印象;而日本居民除了非常關心中國食品安全外,還對中國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十分關注,分別占81.0%和41.8%。
二、 兩國民眾均認為與對方國家的關系對本國有著重要意義
從中日關系一年來的走勢來看,可謂是“波瀾不驚,暗流涌動”。
與去年同比,有更多中國民眾對中日關系的現狀看好:學生群體對中日關系現狀的看法比08年更加正面;居民對目前中日關系持樂觀態度的較去年有顯著增加。但有超過四成(42.4%)學生和超過五成(51.9%)居民認為在過去一年,中日關系沒有明顯改觀??梢?,在公眾的心目中,過去的一年是中日關系較為平穩發展的一年。

附圖:中國民眾對目前中日兩國關系的看法
而對于中日關系的未來,與去年同比,持樂觀態度的人群比例有了明顯的大幅下降,超過半數的人群對中日關系的未來抱有比較謹慎樂觀的態度。
此外調查還表明,絕大多數中國民眾認為中日關系對于現在及將來的日本具有重要意義。
而日方調查則顯示,對于日中問題,日本國內認為日中關系現狀相對較好的人數有小幅度增長,與去年相比,對此問題持“說不清”態度的人群較去年有顯著增加。而有64.8%的居民和53.4%的知識分子認為在過去一年中,日中關系沒有明顯改觀。這一數據與去年相比,有了明顯增加,說明日方對中日關系的現狀持謹慎態度。
在展望日中關系的未來時,日本民眾對日中關系未來走向看好的不足四成,大部分民眾認為日中關系在未來不會有太大變化。而絕大多數日本民眾也認為日中關系對日本有著重要意義,其中,知識分子對于日中關系的重視程度更大,超過九成(97.6%)的日本知識分子認為日中關系對日本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調查還顯示,中日兩國民眾均認為領土問題會阻礙到兩國關系的發展,并認為中日(日中)關系和中美(日美)關系“一個不能少”。
(環球在線: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