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2月18日將在丹麥哥本哈根閉幕,并舉行領導人會議。不過,在領導人會議召開前的最后時刻,各國談判代表仍未就氣候峰會協議草案內容達成一致。
但也有媒體援引丹麥官員的話透露,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談判人員,已經草擬了一份會議最終協議文件的初稿。該草案重申了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兩個攝氏度的目標。此外,草案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每年向貧窮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以幫助這些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初稿沒有提及任何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由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在一些議題上相持不下,隨著會議閉幕時間的臨近,與會各國達成一致協議的希望似乎愈來愈渺茫。各主要國家也擔心,這次會議很可能以失敗收場,要達成一項能被各國都接受的協議,可能得等到明年。
為打破僵局,出席峰會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17日宣布,美國愿意與其他國家一道,在2020年之前,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用于援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但條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參與各方都要接受國際減排監督。“如果在減排方面沒有透明的監督機制,對于我們來說,那種協議就是失敗的。”希拉里說。
對于美國的倡議,中國代表表示,美國承諾向發展中國家籌集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是積極的信號,中方愿意以自愿的方式就減排結果作出解釋和交代,并和各方對話合作,但不允許它國侵犯中國主權。
本次大會閉幕后,至于未來的發展,有學者預期各國將在6個月內再度聚會,而這段期間內,個別國家之間,將會有一連串的密集性協商。
本次大會有193個國家或地區派出代表參加,是歷來最大規模的氣候會議。包括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世界各國領袖已陸續抵達哥本哈根,將出席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溫家寶總理將在大會發表講話,為氣候峰會能夠達成共識作最后的努力。世界各國領導人也正與時間賽跑,擱置窮國和富國之間就減排目標和監督問題存在的尖銳分歧,努力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上達成一個協議。
另據《中國日報》前方記者于北京時間18日晚6時發回的報道,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領導人會議第一階段會議被推遲,多國國家元首尚未出現在會議現場。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媒體中心的電視信號顯示,包括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印度總理辛格在內的諸多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已經進入會場等候多時,但仍未看見英國首相布朗、美國總統奧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西方大國領導人的身影。
媒體揣測,在領導人會議即將召開的最后時刻,西方大國領導人正在召開“小會”。最終,原定于18日上午10時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領導人會議推遲2小時后終于開始。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上敦促世界各國領導人“一起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但缺未對減排做出新的承諾。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和基石,應當始終堅持。溫總理同時表示,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
(來源:中國日報網 方穎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