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安理會候補代表吳妙發(左一),與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專家、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左二)接受本網記者專訪
吳妙發和彭光謙談中國海外維和
中國日報網消息:8位中國維和警察此次在海地強烈地震中犧牲的事跡不僅感動了億萬中國人民,也令其他國家民眾動容。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軍事專家彭光謙少將眼里,我國維和人員用行動彰顯了我國軍隊的光輝形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安理會候補代表吳妙發在1月20日接受中國日報網《外交講壇》節目專訪時也指出,自1990年中國首次參與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以來,中國在維和行動方面,無論從軟實力還是從硬實力上都有很大提高,二十年來的成績有目共睹。
***中國地震救援贏得國際贊譽
當地時間12日下午,海地發生里氏7.3級強烈地震。據吳妙發研究員介紹,接到海地大地震消息之后,中國政府采取了非常快速的措施。首先胡主席跟溫總理向海地人民表示深切哀悼,其次中國政府宣布向海地政府援助3300萬美元,紅十字會援助100萬美元,我們組織了68位人員組成的一支救援隊伍,從北京、石家莊、深圳、南京等地調來,他們第一時間集中到北京,經過48小時的飛行到達海地太子港進行援助。各地群眾也非常支持中國政府的行動。因此中國政府第一時間迅速地行動起來。
吳妙發表示,外電有報道說中國的救援隊甚至比美國援助隊早到2個小時,而美國距離海地只有幾百公里。此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中國實施的大量援助表示贊賞。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海地緊急援助中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贊譽。
彭光謙少將也指出,盡管我們和海地現在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但我們從人道主義出發做出了快速的反應,國際社會是高度贊譽的。
***女隊員千里挑一 一道亮麗風景
應聯合國要求,自2004年10月以來,中國政府已先后向海地派出8支維和警察防暴隊。目前,在海地駐扎的中國第8支維和警察防暴隊125人中共有6名女隊員。從2003年起,我國開始有女戰士、女警官參與維和行動,基本上每一次大的維和行動都有相當比例的女警花參與,也是我們國家維和部隊很亮麗的風景。
彭光謙少將介紹說,這些女性維和人員是千里挑一,各個素質都不錯。此次在海地犧牲的女警官和志虹烈士就是一名非常好的同志。和志虹是云南麗江人,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學習英語專業,參加過兩次維和行動。
彭少將還談到了另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沈陽軍區選拔了一批醫療隊,有一位女醫師在中國醫科大學讀博士,為了參與維和行動,甚至放棄了讀博士的機會。
女性維和人員參與的工作大部分是醫療救護,在這方面,女維和人員有很多優勢,比如親和力比較強,是和平女神的代表。而且她們有些醫療救護上的專業知識比男同志更好一些。但另一方面,作為女性,她們面對的困難也要比男士更多。在同樣艱苦的環境下,接受同樣艱苦的任務,她們也要同樣好地完成。她們在維和部隊里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中國無意效仿美國“出重兵”海外維和
海地地震發生之后,美國馬上派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救援工作。對美國的質疑聲音非常大,有美國媒體說,路易斯安那州的民眾非常不滿:“為什么當時我們遭受卡特里娜颶風災害的時候,聯邦政府都不對我們進行救援?”有人甚至說海地已經成為了美國的第51個州。而一貫將美國視為頭號敵人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放言稱,美國這是企圖借援助之名,對海地實行軍事占領。
吳妙發研究員解讀美國出重兵前往海地的背后動機時說,美國媒體的分析不無道理。美國政府這么做可能有幾個原因,比如要在公共場合中顯示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挽救美國的形象,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外美國還可以在重建中得到很大實惠,因為地震以后將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項目很多,美國的建筑公司,包括電力公司、建筑公司都可以涌到海地去。
吳妙發同時也指出,看待美國行政當局所采取的行為應該跟美國救援人員的行動分開。美國救援人員這次表現得非常好,流血流汗,而且跟中國救援人員一起合作。
據彭光謙少將介紹,我國目前向外派駐的主要是非作戰人員,是醫療、工程、運輸、道路搶修人員,還有維和警察。作戰部隊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派出過。現在有很多呼聲說要求中國派出作戰部隊進行維和,但到目前為止聯合國安理會秘書長沒有向中國提出明確的要求。
而在他個人看來,這種迫切性和必要性不大。因為我們面臨的維和任務大部分是在長期的戰亂和難以穩定下來的地方恢復秩序、恢復和平。維和任務不包括去支持哪一派和打擊哪一派。聯合國前秘書長講過,維和任務沒有作戰之敵,沒有戰勝之地。有些維和地區矛盾錯綜復雜,既有歷史的問題,也有內外部的因素。派作戰部隊并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我們派一些非作戰部隊,比如說維和警察,他們執行維護秩序的任務,更有優勢。
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擔負著維護國家主權的任務,國防任務已經非常繁重,這種情況下要抽出作戰部隊參與地區的維和行動恐怕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而且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短期內,中國還沒有可能派作戰部隊到海外維和。
***繼續維和 體現大國責任
1977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益之后,中國在維和行動上經歷了不參與到全面參與的過程。吳妙發研究員認為,這是30年外交當中非常耀眼的閃光點,為中國和平理念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前景。
中國不是講大話,而是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有刻苦的精神,有軍隊傳統的精神,為當地的老百姓服務,為當地排憂解難,為當地的局勢穩定、進行重建鋪平了道路。中國在踏踏實實地做事,因此中國在維和行動方面,無論從軟實力還是從硬實力上都有很大提高。我們通過具體的工作進行維和,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這次8名烈士的遇難非常可惜,前任安南秘書長和現任秘書長都認為中國為聯合國維和行動譜寫了非常光輝的歷史。
彭少將也表示:“雖然我們這次派出維和部隊犧牲比較大,全國人民比較惦記和關心這個事兒,但我們不會因為這一次的損失就停止行動,應該說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一個發展中大國,一個正在興起的大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國,我們有自己的責任。對國際和平的貢獻也是對我們自己的貢獻,中華民族有愛好和平的傳統,這也是我們文化傳統的延伸,也是國際責任的表現,將來我們還會繼續支持維和行動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 陳笛 編輯:劉式南)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本期外交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