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彼得雷烏斯簡介
彼得雷烏斯被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將領之一”,2005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美國最優秀的25個領導人之一”、200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兩大保守派人物之一”、2008年被德國《鏡報》評為“美國最值得尊敬的軍人”。美國《時代》周刊把他列在“世界百位最具影響力的人”排行榜上,稱贊他“聰明、好學、強壯、敏銳、剛毅、道德感強、在危難面前敢于肩負重擔并毫無怨言”。
***優秀農家子弟
彼得雷烏斯1952年11月出生在紐約州奧蘭治縣的一個普通農家,父母是二戰后來到美國的荷蘭籍移民。197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點軍校,4年后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教官當時在畢業鑒定上寫道:“無論是在軍事訓練、體育、學習還是社會交往方面,彼得雷烏斯都是同齡人中最杰出的。”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美軍第509空降營,此后被調往第24步兵師和第3步兵師,積累了豐富的基層指揮和管理經驗。1981年,彼得雷烏斯獲得上級賞識,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回到母校西點軍校深造,198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研修班畢業,并獲得“馬歇爾將軍獎”。
再次離開西點后,彼得雷烏斯又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分別于1985年和1987年獲得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和國際關系博士學位。離開校園后他先后為駐歐美軍最高司令、美國陸軍參謀長、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擔任幕僚,1999年晉升為準將,2001年成為第18空降軍參謀長。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彼得雷烏斯率第18空降軍下屬的第101空降師參與作戰,2007年1月被小布什任命為伊拉克戰爭最高指揮官。2008年4月23日,小布什總統提名彼得雷烏斯為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7月10日,美國參議院以95票贊成、2票反對的罕見高票通過這項任命。
***反游擊戰高手
薩達姆政權倒臺后,伊拉克反美武裝運用嫻熟的游擊戰術,讓疲于奔命的美軍損失慘重。如何扭轉這一局面當時成為美國朝野最頭疼的問題,而彼得雷烏斯恰恰就是反游擊戰的高手。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論文題目是《美國軍事與越戰教訓——對后越南時代軍事影響和軍隊部署的研究》,在文中提出了應對游擊戰的三大原則和一系列具體的策略。這篇論文將成為他在伊拉克進行實戰的理論來源,他編寫出一本美國反暴亂手冊,確立了一套被外界稱為“彼得雷烏斯主義”的反游擊戰原則,即從軍隊領導、情報搜集、戰術布置、后勤物資等多方面入手,綜合軍事打擊和心理戰雙重策略,有效幫助美軍應對游擊戰。
英國《每日電訊》稱:“彼得雷烏斯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將毛澤東的游擊戰術顛倒過來使用,毛澤東稱成功的抵抗必須能夠激發人們的斗志,而彼得雷烏斯強調美軍應消解伊拉克民眾強烈的反美情緒,從而清除反美武裝的生存土壤。”
***公共管理大師
彼得雷烏斯還是一位公共管理大師,他清楚戰爭勝利并不等于獲得當地民心,因此在推動伊拉克戰后經濟重建和公共管理工作中下了很多功夫,希望通過改善當地人的民生來贏得他們對美軍的支持。101空降師的每座營房都貼著這樣一句話:“為贏得伊拉克人的心,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在駐摩蘇爾期間,他帶領美軍干起了似乎和傳統職責不太一樣的任務,包括讓當地石油、電力、建筑企業恢復生產,修建學校推動教育發展和植入民主思想以及建立現代選舉體系等。
彼得雷烏斯還十分尊重當地的文化和風俗,在處理一系列有關美軍言行冒犯當地民眾文化傳統的問題上表現出高超的外交技巧。作為雷厲風行的改革者,他能夠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擅用演講來鼓舞士氣。作為學者,他還非常謙遜,善于征求專業人士意見,就任伊拉克最高指揮官后不久即組建由人類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等眾博士組成的專家隊伍。
2007年11月19日,彼得雷烏斯接受陸軍任命負責領導一個“選將”委員會。該委員會由15名陸軍將領組成,負責從1000余名候選上校中選出約40人晉升為準將。成立“伯樂”委員會選將這在美軍歷史上還是頭一次,而任命當時還在海外一線的彼得雷烏斯親自負責,這體現出軍方高層對這名優秀將領的認可。有分析指出,中央司令部司令遠不是彼得雷烏斯仕途的高峰,這次“降級使用”擔任阿富汗最高指揮官反而凸顯出他在軍中的地位。
(來源:中國日報網 麥道 董瑋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