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美關系呈現出的主要特征仍是博弈,但博弈的面更廣,程度更深。如何排除博弈中的非合作性因素,增強合作性因素,是未來中美關系要面對的主要挑戰。
中美全方位、多層次的聯系越來越復雜、廣泛,不會因為一條線出了問題導致全面中斷。但同樣可能出現的問題是,這樣“復雜運轉的機器”,即便是一顆小小螺絲釘的損壞,也有可能造成停機,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它需要雙方更精心的呵護。
美國需要的是,必須高度重視中方對核心利益的關切。現在一下子就要美方解決對臺軍售等問題,難度很大,但今后美方選擇周期性釋放其內政壓力的做法,恐怕越來越難以為繼。因為中美高層、中層交往會更多、更密集,交往的議程對雙方、對世界來說都越來越重要。如果因為這種“周期性發作”導致中美關系的中斷,成本會更大。
中國需要增強在與美交往中的自信。美國“重返亞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圍堵中國,而是為了不錯過亞洲發展的機遇,因為這一地區正在成為拉動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美國有意借亞洲某些國家與中國原有的一些問題挑事,主要是為了拉攏這些國家,更巧妙地利用矛盾。美國的“重返”并非意味中國的趨弱,反而說明中國與亞洲國家的關系更緊密了,對這一地區的影響更大了。
中美關系的發展,以及世界發展對中美兩國的期待,都要求中美關系必須走出“壞也壞不到哪里,好也好不到哪里”的框架。一句話,中美關系應該繼續向前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