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里氏9.0級的大地震和無情的海嘯將日本災區變得滿目瘡痍,但仍無法撼動日本人民諸多的良好品德。自災難降臨以來,許多日本人還盡力保持著秩序,顯示著先于一切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令旁觀的人們在感動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汗顏??蛇@種組織性與紀律性如果要長期維持下去,將逐漸轉化為一種精神壓力與負擔,特別是在避難所那種特殊的環境中。這或許可以解釋連日來重災區接連爆出的多樁自殺事件,當然它與日本民族隱忍而悲情的性格特點也是分不開的。
***“拾金不昧”傳統繼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0日報道,日本宮城縣警方日前表示,海嘯受災區居民撿到現金后上交的情況大幅上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發言人說,在宮城縣24個警察局中有9個位于太平洋沿岸,從3月12日到31日,這9個警局收到的現金總數是另外15處總和的10倍。
此外,人們還在被海嘯卷走又在近日被沖上岸的“垃圾堆”中淘出了數百個保險柜,目前它們正堆放在警察局等待失主認領。
日本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拾金不昧”,撿了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被認為是犯罪行為。因此甚至有“日本人都是活雷鋒”的說法,其實更多的人是“拾金不敢昧”。
去年,日本丟失近30萬只錢包,有近87%被送到警察局;遺失手機126780個,有近96%被歸還。日本內閣剛批準了一項立法修訂案,目的是減少無主物品的積壓,這些東西大到巨額現金,小到一包口香糖,都是由拾金不昧的人撿到后交給有關部門的。
***自殺風潮災區蔓延
9日晚,日本千葉縣一名災民攜母縱火自殺,使地震以來災區發生的自殺事件數量增至最少8宗。
當晚9時許,千葉縣市原市一戶人家起火,47歲的房主森秀人和其79歲的母親死亡。森秀人的父親稱,事發前接到兒子的電話,說地震讓他感到生活失去了希望,要帶著母親一起自殺。森秀人的父親立即趕到附近的警察局報警,但警察趕到時房屋已經起火。
巖手縣陸前高田市43歲的幸存者平木堅告訴記者,活下來的災民猶有余悸,估計九成人不想重返故園,陸前高田市恐怕會就此“消失”。因此有專家指出,對震后災民進行心理輔導成為重建家園的重要前提。
1995年阪神大地震發生后的半年內,有200多名難民選擇自殺或獨居死(在沒有任何人照顧的情況下死去,特別是指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掀起了一股自殺潮。原因之一就是巨大的精神壓力,因為不敢在避難所這種特殊環境中哭,人們就盡量壓抑自己的情感,最后很多人得了抑郁癥。盡管日本人的冷靜和克制是出了名的,但當災民的承受力超過了極限,巨大的痛苦還是要尋找釋放的出口。
(來源:中國日報網 王菁 編譯整理 編輯: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