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低年級學生在為參加高考的學長加油。

一些韓國家長在為考生祈禱。
每年的6月7日至8日是中國的高考時間,不管家中是否有考生,大部分民眾都很關心這一社會焦點。其實,高考不是中國人的“專利”,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高校入學選拔制度,只不過它們的具體呈現形式大不相同,給考生和整個社會帶來的感受也千差萬別。具體來看,亞洲國家的高考和中國的高考最為相似,歐美國家的高考成績則不是那么重要。
***韓國:全國“備戰” 家長涌入寺廟教堂祈禱
韓國教育部于2002年初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后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實行等級制后,考生不會像過去那樣因一分或零點幾分的差異而落榜。
盡管如此,高考對于韓國考生來說依然是一場艱難的“核戰役”。每年11月中旬高考日到來之時,整個韓國的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緊張氣氛。根據政府命令,商店在這一天要調整上班時間,以便減輕交通擁堵狀況,為趕赴考場的高考考生讓路;韓國警察機構要求駕駛員不要在學校附近鳴喇叭,志愿者團隊和警方特派小組則協助管理交通;駐韓美軍則停止實彈演習和航空任務,以留給考生一個安靜時刻。
至于考生的家長,則更為忙碌。在高考前幾個星期,韓國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廟和教堂就擠滿了前來為子女祈禱的家長們。高考日當天,滿眼淚水的考生母親親吻著自己的孩子,將他們送進考場,就如同真正要送他們上戰場一樣。低年級的學生則手持祝福的標語,預祝師兄師姐們考得高分。還有不少家長將寫有子女姓名的字條用糖粘在名牌大學的校門上,希望子女能如愿考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