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說:2028年退役
國際空間站雖然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10多年,但距離最終組裝完畢也沒有多久。這個迄今為止人類最大的“太空飛行器”真的會這么快退出歷史舞臺嗎?
美國“太空網站”(www.space.com)和微軟全國廣播公司電視頻道(MSNBC)分別撰文指出,2020年很可能并不是最后的期限,有關國家正在尋求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至2028年。
“加拿大、歐洲、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的代表去年3月11日回顧了國際空間站的運作情況,認定它維持到至少2020年是沒有技術限制的,”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名發言人通過電子郵件透露,“目前整個團隊正在進行技術評估,探討繼續使用國際空間站直到2028年的可能性。”
而在那個時間,近地軌道上已經有不少新的空間站在運行,幾乎可以肯定其中包括本杰羅宇航公司正在研制、最早將于2015年發射的充氣太空酒店。此外,中國有望于2014年用“長征五號”火箭把中國首個空間站送上太空。
***新一代宇宙飛船 新一輪美俄競賽
雖然未來一段時間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將成為美國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唯一載體,但達維多夫在采訪中指出,俄羅斯正在研制新的宇宙飛船以取代聯盟號。新飛船預計將在2015年之后進行測試,它將擁有“多種用途,與今天的航天器不可同日而語”。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著手建造航天飛機之后的新一代宇宙飛船,包括獵戶座航天器和配套發射系統等。
當被問及哪個國家會最先推出新一代宇宙飛船的時候,達維多夫回答說:“我們會相互競賽。”
***相關鏈接:人類航天活動的幾大著名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
美國前總統里根于1983年最先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設想,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過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國際空間站終于在1993年完成設計并開始建設。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愛爾蘭)共16個國家參與研制。它于1998年發射升空,在離地350公里的高空運行,原計劃使用壽命15年。
國際空間站總重400多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由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和對接過渡艙等部件組成,可載6人。
?禮炮號空間站
蘇聯一共發射了7個禮炮號空間站。1971年4月19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太空飛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禮炮1號空間站由軌道艙、服務艙和對接艙組成,總長約12.5米,最大直徑4米,總重約18.5噸,可居住6名宇航員。站上裝有各種試驗設備、照相攝影設備和科學實驗設備。禮炮1號空間站在太空運行6個月,相繼與聯盟10號,聯盟11號兩艘飛船對接組成軌道聯合體,完成任務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墜毀。
?和平號空間站
蘇聯于1986年2月20日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這個空間站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多模塊積木式構型的長久性空間站,它使過去的“一居室”變成所需的“多居室”,擴展了航天員的活動空間。
和平號全長13.13米,最大直徑4.2米,重21噸,由工作艙、過渡艙、非密封艙3個部分組成,共有6個對接口。此外,它還可以擴充4個工作艙并同時與一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對接,形成空間大型復合設施。在空間站,宇航員們主要進行天體物理、生物醫學、材料工藝試驗和地球資源勘測等科學考察活動。和平號空間站在服役15年后于2001年在太平洋沉沒。
?天空實驗室
1973年5月14日,美國成功發射了一個在435公里高的近圓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空間站——天空實驗室。
這個空間站全長36米,最大直徑6.7米,總重77.5噸,由軌道艙、過渡艙和對接艙組成,可提供360立方米的工作場所。在載人飛行期間,航天員進行了270多項生物醫學、空間物理、天文觀測、資源勘探和工藝技術等試驗,拍攝了大量的太陽活動照片和地球表面照片,并研究了人在空間活動的各種現象。
(來源:中國日報網 王菁 編譯整理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