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

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24日把日本的主權債務評級從Aa2下調至Aa3級。
綜合國外媒體8月24日報道,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24日把日本的主權債務評級從Aa2下調至Aa3,從而使日本的級別與中國相同。穆迪公司稱,下調的主要理由是該國債務負擔沉重以及首相更迭過于頻繁。
穆迪在一份聲明中說,過去5年日本首相頻繁更迭,對有效實施長期財政政策造成障礙;而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事故影響了日本從經濟衰退中復蘇的進程,使得日本通縮狀況趨于惡化,旨在克服財政赤字問題的社會保障和稅制一體化改革也愈發困難。
去年6月當選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因應對核泄漏不利等問題即將在本月月底辭職。從2006年9月至今,日本政壇先后經歷了安倍晉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鳩山由紀夫和菅直人五位首相,每人都是任期未滿便因各種問題宣布辭職。日本首相的“走馬燈”現象已經影響了日本的經濟復蘇,而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勢必給新首相帶來更大的財政整頓壓力。
與美歐的債務問題相比,日本是一個更加名副其實的“債臺高筑”國家。截至今年8月18日,日本的債務總額為11.759萬億美元,相當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還多。國際上公認的債務安全線是GDP的60%,日本已經遠遠超過這一標準。而美國目前的債務規模是GDP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