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季對日本國民而言或許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季節,因為除了大自然酷暑的光顧之外,政壇一直不間斷上演的逼宮大戲大概加劇了“炎熱”的感覺。所謂逼宮,就是逼迫菅直人早日下臺,但菅是一枚難以吞咽的苦果,其固守相位之舉既讓各陣營政敵煩躁,亦使國民焦慮。
進入八月,在反復絞殺中,各派系均呈疲態,朝野不得不硬吞菅首相提出的讓位三條件,若擱在平日會斗個昏天黑地的幾個議案按預定程序將于本月的26日前得以通過,故菅直人也按照承諾,終于吐口答應月底即國會休會前舉手交棒。
此口一開,民主黨內旋即刮起“選秀風”,先后有財政大臣野田佳彥、農林水產大臣鹿野道彥、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前國土交通大臣馬淵澄夫、前環境大臣小澤銳仁等人紛紛舉手加入“競選黨首”戰團,形成混戰局面。因日本首相選舉并非普選,所以,事實上執政黨的黨首選舉就意味著日本進入了首相選戰。究竟誰能成為“后菅時代”的領軍人物?這不僅是日本政壇及媒體的熱點話題,亦成為世界關注焦點。
日本各家媒體及相關輿情機關相繼調動力量,對幾位舉手準備亮相的民主黨人物進行了追蹤調查,論長評短,雖各有千秋,卻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國民認可度很低。后菅直人時代浮出水面的核心人物、最具可能性的黑馬是野田財政大臣,但其國民支持率只有不到三個百分點,其他競選者有的甚至連一個點也達不到。
問題不止于此,這幾位候選者在黨內因其政見不同等種種原因,支持基礎都不牢靠,勢單力薄者甚至要為尋找到參選所規定的20位贊同提名議員都煞費苦心。于是乎,掌控民主黨第一大派系,擁有大約120位議員力量的小澤一郎再次成為需要“拜謁的貴人”,除野田佳彥外,其他幾位舉手競選者不僅紛紛“覲見”小澤,有的人還公開大送“秋波”,放言可以考慮為受停止黨員資格處分的小澤平反。
競選活動剛剛拉開序幕,幾位“后菅時代”人物的作為立刻引來輿論嘩然,也引發了民主黨內反小澤勢力的警覺和抵抗。民主黨內再現擁澤、反澤爭斗趨向,這既令朝野產生新的憂慮,同時也招致了強烈批評。
迄今為止,最吸引眼球的野田佳彥也未有上佳表現,他除了如何處理“小澤勢力”問題外,一直以來的“增稅主張”也給自己帶來了“痛苦的麻煩”,民主黨內及反對黨都存在著不可小覷的反增稅路線勢力,野田佳彥還強烈主張“與主要在野黨搞一個大聯合救國內閣”,他的這個主張非但沒有獲得多少喝彩,反倒又給自己招來不少的反對聲音,野田似乎在給自己上套戴枷。
野田前些日子一直寄希望于前原誠司領導的有50位議員實力的“凌云會”,但在與前原“溝通”之后,卻以“失望”而告終。前原派內許多人強烈主張前原誠司不可放過此次成為首相的機會。那么前原本人為什么一直沒有對參與競選領袖松口呢?其主要的顧慮在于三月里因外國人捐款問題辭職以來,五個月的“祓禊”時間太短,民意是否會淡忘此事?在野黨是否會咬住不放再做文章?自己是否在這所謂“國難”時刻真有濟危救難之才?再加上派內大老如仙谷由人等也有等到明年再出馬更穩妥一些的見解,他也認為有道理,故一直以來否認自己會伸頭參與競選,但也從未把話說死。
近些日子,欲競選下任黨首即首相的人物均粉墨登場,亮相之后言談舉止掀起議論漩渦,輿情媒體抨擊批判雜音四起,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一如既往,這幾位候選者根本沒有“人氣”,反倒是未對加入競選行列明確表態的前原誠司名列民意榜前端。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前原誠司一是汲取各參選者的“經驗教訓”,二是看到各家民調結果,自然是大受鼓舞。考慮到下屆國會大選,前原無疑會成為民主黨的一塊招牌,民主黨內年輕的、有大選壓力的議員大多都會倒向支持前原,于是,認定“前原參選,勝算幾率大增”的前原派統一聲音,支持前原出馬競選。前原誠司這幾天可謂絞盡腦汁、馬不停蹄,連連拜會各界“重鎮人物”,以求支持。他終于不愿再忍耐下去,遂于23日晚公開宣告將參與黨首即首相競選。
前原誠司參選的回馬槍一出,強烈刺激了日本政壇,各參選者心態復雜自不必說,包括野田佳彥,也不得不將有力的競選地位拱手讓出。后發者制人,此之謂也。前原于黨內競選雖居有力地位,但并非意味著他的競選道路會一帆風順。正因為他于黨內黨外都是一個具有實力的競爭者,故所有的敵對矛頭也會集中于他。
前原參選,無疑增添了后菅時代日本領軍人物產生的戲劇性色彩。日本很多人都把他認作是下屆首相人選的“真命天子”,他勝出的可能性的確很大。但他必須度過黨內小澤派和反小澤派這兩大勢力的融合難關,也須解決外國人政治捐款問題所帶來的后續困擾。否則,等在他前面的或許會是一個“前途叵測”的局面。
(來源:人民網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