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日本民主黨舉行新黨首選舉,野田佳彥當選新黨首。8月30日,日本國會將對新首相進行指名,日本將誕生第95任日本首相。圖為野田在當選后召開記者會。中新社發孫冉 攝
香港中通社29日刊文說,8月29日下午,日本民主黨黨代表選舉落幕,現任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通過兩輪投票最終當選,并將接任首相。外界普遍認為野田佳彥是對華“強硬派”,但也有專家表示,領導人的個人姿態并不重要,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才是中日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文章摘編如下:
8月29日下午,日本民主黨黨代表選舉落幕,現任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通過兩輪投票最終當選,并將接任首相。外界普遍認為野田佳彥是對華“強硬派”,但也有專家表示,領導人的個人姿態并不重要,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才是中日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據日本共同社29日電,在日本民主黨所屬國會議員投票時,第一輪5名候選人均未獲得當選黨代表所需的半數以上選票。其中“對華溫和派”海江田萬里獲得147票,野田佳彥獲得102票。但在第二輪投票中,野田佳彥獲得215票,海江田萬里僅獲177票而慘遭逆轉。
作為五年來第七位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主要受到年輕議員的支持。有分析人士指出,兩位候選人差距接近,野田又是逆轉勝,可見民主黨內部爭議之大。而外界民調第一的前原誠司在投票第一輪就遭淘汰,更凸顯民主黨黨內外的意見分歧。
與前外相前原誠司一樣,野田屬于“對華強硬派”。他出身軍人世家,曾因為軍事思想激進未能擔任防衛大臣。野田曾主張參拜靖國神社,聲稱“甲級戰犯不是戰犯”。在釣魚島問題上,野田曾要求國會做出“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決議。競選首相前,野田的姿態略顯溫和,但他仍然認為是否參拜靖國神社“應由當首相的人去判斷”。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告訴中通社記者,野田曾經認為二戰不是侵略,他的上臺對于中日關系“恐怕不是好現象”。但周永生也認為,作為現任財務大臣,野田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由于日本國內政局、經濟已經十分混亂,野田并不敢在外交方面做出過分的舉動。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劉江永對此也持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正如前任首相菅直人是對華溫和派,執政后卻并沒有在對華政策上取得進展。中日關系在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等問題上都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加上日本社會右傾思潮施壓,領導人的個人態度盡管會對中日關系有所影響,卻不是決定性的力量。(莊恭)
(來源:中新網 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