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野田能否帶領日本民主黨走出困境
新華網東京8月29日電 (記者 吳谷豐) 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29日在民主黨代表(黨首)選舉中擊敗對手,當選該黨2009年9月執政以來的第三位代表。野田有望在30日眾參兩院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新首相。
分析人士認為,野田在菅直人迫于黨內外壓力無奈辭職的情況下出任新代表,面臨嚴峻挑戰,他既要全力消除黨內派系間的不和,構建齊心協力的舉黨體制,也要與在野黨建立合作關系,尋求破解在野黨控制參議院的“扭曲國會”僵局,為民主黨順利執政掃清障礙。
選舉戰略奏效
民主黨代表由該黨國會議員投票選舉產生,此次有投票權的共398人。根據規定,獲得過半數的200張選票者勝出,如果無人獲得足夠選票,那么得票數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選舉。
本次民主黨代表選舉候選人多達5人,選票勢必分散。為了能夠順利勝出,野田競選班子制定了巧妙的選舉戰略:首先想方設法在第一輪投票中擠入前兩名進入第二輪,之后爭取獲得首輪出局的3名候選人陣營的選票,力求在第二輪投票中取勝。
為此,野田競選班子選前一直對除實力強大的“親小澤派”海江田萬里外的另外3名候選人陣營做工作,希望如果野田進入第二輪,他們能夠給予支持。
結果證明,野田陣營的選舉策略相當奏效。第一輪投票的結果,野田獲得102票躋身第二輪,而海江田得票143票。但第二輪,得到出局3名候選人陣營支持的野田贏得215票,遠遠高于177票的海江田,實現了大逆轉。
分析人士認為,野田對于日元升值對策在內的政策主張、出色的演講才能及對與在野黨合作的積極態度等,也都是其獲勝的重要原因。
亟須實現黨內和解
此次民主黨代表選舉是黨內“反小澤派”和“親小澤派”之間的角逐,而進入第二輪的野田和海江田正是代表了這兩大派系。選舉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兩派間的“不和”,也給建立舉黨一致體制增加了難度。因此,實現黨內和解、保持黨內團結,是擺在新代表野田面前的首要課題。
菅直人去年就任代表后推行“擺脫小澤路線”,甚至決定給予小澤暫停黨員資格的處分。但其排除小澤的努力也未能改變“反小澤派”和“親小澤派”對立的民主黨格局,小澤的言行依然具有不小的影響力。此次選舉,盡管“親小澤派”的海江田落選,但他首輪獲得了143張高票,可見“親小澤派”的力量不可小覷。
而野田雖然是“反小澤派”的急先鋒,但他很清楚“親小澤派”的力量。野田當選后表示將致力于消除民主黨內的派別界限,并盡快建立全黨齊心協力的體制。
分析人士指出,野田上任后應盡快打破“反小澤派”和“親小澤派”的界限,淡化“反小澤派”色彩,妥善處理為小澤“平反”問題,誠心誠意地化解兩派矛盾、實現黨內和解。而且野田應在組建民主黨新領導班子和新一屆內閣時重用“親小澤派”的人,以實際行動來實現黨內和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舉黨一致體制,凝聚各派人士的智慧,進而帶領民主黨走出困境。
與在野黨合作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國會眾參兩院全體會議可能于30日分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野田將當選新一任首相。
民主黨付出了以菅直人辭去首相職務的巨大代價,才得以在國會通過公債發行等三個法案。可見,在“扭曲國會”的狀況下,如果在野黨處處為難而不予合作,那么政府和執政黨則很難在國會通過提交的法案,結果可能致使政權運行陷入困境。因此,如果野田當選首相,那么他必須尋求與在野黨的合作,否則將難有作為。
野田早在參選民主黨代表前就對與自民黨、公明黨組建大聯合政權問題表明了積極態度。他在電視節目中直言,在“扭曲國會”的情況下,無論誰執掌政權,都必須考慮朝野政黨進行合作問題。
然而,在野黨自民黨則對組建聯合政權持否定態度。自民黨總裁谷垣禎一說,自民黨與民主黨的外交政策和政治手法不同,自民黨可以在災后重建方面與民主黨進行合作,但組建聯合政權很困難。此外,民主黨內部反對意見強烈,大多數日本民眾也表示反對。因此,組建大聯合政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不過,野田可以選擇在個別政策和法案上尋求與在野黨合作的“部分聯合”道路。自民黨和公明黨之所以在國會表決通過三個法案時投贊成票,是因為此前就民主黨修改2009年眾議院競選綱領主要政策與民主黨達成了協議。但是,民主黨不少人反對修改主要政策并主張撕毀三黨協議。野田則主張信守三黨協議。他指出,如果撕毀三黨協議,則無法破解“扭曲國會”困局。谷垣曾擔任財務大臣,對野田的評價很高,兩人在提高消費稅率等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共識。雖然與在野黨進行“部分聯合”也不易,但野田可以有所作為。
日本媒體和學者期望民主黨與在野黨建立合作關系。《朝日新聞》說,如果民主黨撕毀三黨協議,則不可能得到自民黨、公明黨的合作,在國會通過實現災后重建所需的第三次補充預算案也將變得困難。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指出,是組建大聯合政權還是進行“部分聯合”,民主黨新代表應立即表明破解“扭曲國會”困局的藍圖,以消除民眾對政治的失望與不滿情緒。
分析人士認為,野田必須消除民主黨內的不和,在建立舉黨一致體制的基礎上,與自民黨等在野黨探討將進行合作的途徑,進而尋求破解“扭曲國會”困局的良策。
(來源:新華網 編輯: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