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作家大江健三郎參與東京反核集會
菅直人當時還指出:“如果撤離,就等于將發生事故的核電站放棄不管,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的話,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內的居民都會受到高強度輻射,如果這些地方不能住了,那日本作為一個國家還能發揮作用么?”
*** 民間反核意愿強烈
9月19日,東京明治公園內舉行“再見核電站5萬人集會”,然而現場卻來了約6萬人。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以來規模最大的集會。集會發起人之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與福島縣市民團體等共同呼吁“不需要核電站”。
大江健三郎強調,必須向政黨高層傳達人們反對核電站的意志。集會上,58歲的武藤類子回顧了福島事故發生以來自己半年的生活,稱“逃還是不逃,吃還是不吃,每天都被迫做著類似的選擇”。還有不少知名作家和演員參與了這次集會。
集會結束后,部分參加者分成三路在東京市內舉行了示威游行。據東京警視廳稱,參加游行人數約達2.7萬人。
日本民間“無核”聲浪越來越高,與日本政治家的態度密不可分,因為越來越多的政治家贊成關閉核電站。經歷“3·11地震”后,菅直人說他體會到核能風險異乎尋常地大,“如果最壞情況發生,政府的功能也會喪失,避免這一風險的安全辦法是什么?答案就是不依賴核能”。
(來源:中國日報網 張品秋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