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年11月24日,涉嫌刺殺總統的嫌犯李·奧斯瓦爾德遭槍殺,肯尼迪之死自此變得撲朔迷離

美國歷史學家兼記者馬克斯?霍蘭,他所帶領的調查小組利用高科技手段對當年大量的現場家庭錄像進行了處理、分析
*** 肯尼迪遇刺的背后故事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副總統約翰遜的陪同下到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訪問。當天12時30分,肯尼迪乘坐一輛敞蓬汽車出行,在行至一個拐彎處時槍手奧斯瓦爾德突然開槍,子彈命中肯尼迪頭部。
奧斯瓦爾德在不到兩小時后被鋪,第二天,他被起訴。11月24日上午,奧斯瓦爾德在被轉押至監獄途中被當地夜總會老板杰克·魯比槍殺,案情自此變得撲朔迷離。
美國最高法院隨后成立了以最高法院院長沃倫為首的專項調查小組。1964年,調查小組在提交的《沃倫報告》中表示,整個事件系為奧斯瓦爾德一人所為。不過,按照相關規定,該報告將會保密至2047年,待所有當事人都過世后才能公開。
然而《沃倫報告》并沒有讓美國民眾信服,加之此后數年一些關鍵證人相繼神秘死亡,更惹得美國民間乃至國際各界人士紛紛嘗試調查此案。各方結論層出不窮,已知的就多達36個版本,古巴政府、中央情報局,甚至美國副總統約翰遜都曾被列為主要懷疑對象。
有陰謀論者認為,共濟會圣殿騎士團才是刺殺肯尼迪總統的幕后主使,目的是防止肯尼迪威脅到共濟會的利益。共濟會在美國權勢非常大,美聯儲就由其掌控。據悉,美國歷史上的總統只有林肯與肯尼迪不是共濟會成員,而林肯于1865年被刺殺。不過,現在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不是共濟會成員,有人據此猜測,奧巴馬也會成為共濟會的刺殺目標。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