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總統薩利赫宣布愿意與反對派談判,但反對派要求他信守之前作出的下臺承諾。聯合國安理會近日也發出同樣呼吁。但專家擔心,薩利赫下臺不僅不會解決也門的問題,還會令問題加劇,引發混亂,使國家瀕于分裂。
薩利赫領導的這個阿拉伯半島最貧困動蕩的國家處于長期內戰狀態。準確地說,這不是一場戰爭,而是同時進行的幾場戰爭。
最激烈的戰爭在部落聯盟“哈希德”內部進行。薩利赫總統本人也屬于該聯盟。但執政地位并不能確保薩利赫在“哈希德”的領導權,謝赫薩迪克·艾哈邁爾是其最強勁的對手。近幾個月來,也門政府軍正是與他的隊伍在首都薩那展開激烈巷戰。沖突的實質很簡單:薩迪克要求以損害其他部落聯盟為代價保留“哈希德”的特權。薩利赫作為總統則力圖顧全本部落和所有其他部落的利益。不過,也門最近的事態表明,他做得并不成功。
第二場內戰則是在占人口52%的遜尼派與什葉派(46%)之間展開。德黑蘭支持什葉派,給予反政府派別軍事和資金援助。伊朗想以此鞏固自己在阿拉伯半島的地位,建立戰略前哨,從南部繞過地緣政治對手沙特。薩利赫政權的倒臺勢必會削弱遜尼派集團,而什葉派肯定會利用這一點。
專家不排除美國會親自介入也門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對抗,正如今天它干涉也門的另一場內戰:政府軍正在與公開宣稱隸屬“基地”組織的伊斯蘭團伙交戰。本·拉丹的追隨者在也門南部活動,專家估計他們實際控制了21個省份中的5個。薩利赫巧妙借助“恐怖主義威脅”使美國擴大了援助規模。華盛頓不僅限于注入資金,不時還有美國無人機打擊也門“基地”組織領導人的報道傳來。
第四場潛在內戰是爭取南部獨立的戰爭。這場戰爭尚未進行,但隨時可能爆發,特別是如果薩那中央政權在薩利赫辭職后進一步削弱的話。
專家擔憂,也門將因四場內戰不再作為統一國家存在,而會成為另一個索馬里。在重要輸油線路穿過的戰略要地可能出現權力真空,伊斯蘭世界的極端主義勢力必然會借機興風作浪。何況,其中的一些已經在也門扎下根。
(來源:新華網 編輯: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