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評論
***華黎明:英國壓下了最后一根稻草
針對伊朗民眾此次為何會對英國采取這樣極端的做法,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認為,這是有一定歷史積淀的。1979年發生的事情首先就在兩國間深深埋下“不睦”的種子,近期國際上又發生一系列針對伊朗的事件,包括美方指控伊朗暗殺沙特大使,國際原子能機構出臺伊朗核設施報告等。
就在這緊張時刻,英國又宣布對伊朗的單邊制裁措施,可以說,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華黎明稱,其實伊朗在過去幾十年間多次發生過沖擊別國大使館的事件,但如這次這樣燒毀國旗、洗劫使館建筑的事件非常少見,可以說是自1979年沖擊美國使館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事件發生后,美方和英方都宣稱要在短時間內對伊朗采取行動,伊朗必須為此事件承擔一系列后果。歐盟也于日前宣稱要在本周醞釀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對此華黎明認為,鑒于西方國家已經對伊朗實施了幾十年的制裁,這次的制裁應該也只是集中在經濟和政治領域,不會有什么新花樣,軍事方面的制裁應該沒有可能。在石油貿易方面,歐洲國家的大型石油公司早已撤出伊朗,因此,石油禁運方面也只是不再購買伊朗的石油而已。
目前,敘利亞國內形勢也極不穩定,而伊朗國內在這一敏感時刻又發生沖擊英國使館的事件,其對地緣政治的影響令人擔憂。華黎明認為,一些國家或組織對敘利亞問題的關注其最終目的就是伊朗,因此可以說這兩個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使伊朗核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化。具體來說,英國對此事件的反應不外乎從表示抗議到斷交這個范圍。關于兩國斷交,英國將不得不衡量這會給伊核問題的解決帶來怎樣的傷害。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伊朗問題專家菲茨帕特里克指出,英國伊朗斷交肯定更無助于恢復伊朗核問題談判。
***外媒評論集錦
《衛報》——“這場最新的英國-伊朗危機其實遵循了一個老舊的模式——在緊張時期發生了一起毫無外交策略的示威游行活動,然后,兩國又要開始互生悶氣了,相信又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p>
《獨立報》——“1979年伊朗示威者從美國大使館搜出大量機密文件,據說這次伊朗人也從英國使館拿走了不少。我們真是等不及想知道都有哪些內容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文件馬上就會被公之于眾?!?/p>
《華爾街日報》——“29日的事件說明伊朗與西方的對抗正在急劇升級,同時說明這個國家一直在做的、意圖在國際社會面前改變自己不理性形象的努力已經失敗……此外,該事件還折射出內賈德一派與哈梅內伊一派的矛盾。事件發生后,多位哈梅內伊一派的議員公開表達了對這次沖擊使館事件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