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選舉定于22日舉行第一輪投票,候選人在個人風格、政策傾向和現任政府政績層面呈現多重“對決”。
熱對冷
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和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是選舉焦點人物,兩人有望進入第二輪投票,做最終角逐。候選人之間個人對決,魅力和風格堪稱要素。從這一角度看,兩人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薩科齊獲稱“熱先生”,競選中四面出擊,談及法國面臨的極端勢力、移民和經濟等問題,似乎傳遞信號:他若無法連任,國家前景難料。他兇狠發力,矛頭直指奧朗德,近來提議5月6日第二輪投票前舉行電視辯論。
“我將獲勝,”薩科齊說,“他(奧朗德)不好,大家正在逐漸認識到這一點。”
奧朗德是“冷先生”,保持低調,態度和藹并經常微笑,演說言詞溫和,避免與薩科齊正面交鋒,即使薩科齊稱他的女友為“似是而非的左派”也不作直接回應。奧朗德的競選策略似乎是,避免犯錯,廣積票,放長線。
只是,隨著投票日臨近、競選漸趨激烈,“冷先生”升溫。他在幾天前一次競選活動中批評現任政府“傲慢自負”,說薩科齊“夸大其詞”。
右對左
更深層對決在于政策傾向,以歐洲債務危機下民眾不滿經濟和社會形勢為背景。
薩科齊近期競選中極力以保守形象包裝自己,談及減少移民、修改申根協定和推行保守主義對外貿易政策等,以吸引極右翼選民。
奧朗德來自傳統左派政黨社會黨,重視社會公平和福利。如果奧朗德當選,法國將成為歐洲同伴中的“異類”:德國、西班牙、英國和波蘭等國的領導人均為中右翼或保守派,意大利由“技術官員”執政。
以歐債危機為背景,奧朗德如果當選,可能促生其他一些國家連鎖效應。奧朗德提出,以刺激增長、而不是重債國希臘等普遍采取的財政緊縮方式應對經濟;另外,考慮重新修訂歐洲聯盟最新出臺的“財政契約”。
民眾左或右的選擇在第二輪投票階段更為關鍵,屆時,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馬琳·勒龐和極左派政黨左翼陣線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的選票如何分流成為勝負關鍵;兩人近來在民意調查中均呈現“黑馬”態勢。
一對九
薩科齊以“一個對九個”概括列入首輪投票候選人名單的10名候選人,這句話有道理。在一些選民看來,這次選舉可以簡化為喜歡還是不喜歡薩科齊的選擇題。
不少民眾對薩科齊執政期間政績和個人做事方式不滿。法國經濟低迷,失業率接近10%;標準普爾今年1月把法國長期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
同時,薩科齊與超級模特卡拉·布魯尼的婚姻、與法國富豪階層交好、乘游艇出游和戴“勞力士”金表等個人話題,讓不少選民反感。
選民不滿薩科齊執政成為其他候選人、尤其是奧朗德的主要進攻武器。奧朗德在競選中一直以“尋求改變”拉票。
一名去年退出薩科齊所在政黨人民運動聯盟的政界人士說:“法國出現針對薩科齊的反感情緒。這次選舉中,對薩科齊個人和傲慢政府的反感超過其他所有因素。”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薩科齊在兩輪投票中所獲支持率都可能落后于奧朗德。不過,他并非沒有“翻盤”機會,包括以超出民調結果的首輪得票率帶動第二輪投票以及在外交事務中“及時”得分。
(來源:新華網 編輯: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