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記者從湖南長沙召開的2012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市長論壇暨第九屆名樓年會上獲悉,江蘇省泰州市“望海樓”已正式獲批加入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行列中第12位成員。
泰州“望海樓”,始建于南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初名海陽樓。由于戰火和樓圮等原因,樓先后四次毀拆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樓毀于大火后,州守鮑龍重建,改稱望海樓。清康熙年間重建,更名為靖海樓。清嘉慶初樓欲圮,拆而重建,又更名為鳴鳳樓。1938年8月,在政府下令拆除城墻的同時,望海樓也被拆除。
2007年,望海樓重建期間,范仲淹第28代孫范敬宜未曾到過泰州就寫下了《重修望海樓記》。望海樓位于泰州鳳城河景區內,高達31米,氣勢宏偉。望海樓景區內還有碑苑、文會堂、古城池地雕等景點,獨特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歷史積淀。
今年6月,江蘇泰州將“望海樓”向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提出申報,該委員會專程來到泰州望海樓實地考察、驗收評審,11月4日,最終獲得通過。
此前,全國有11大名樓加入名樓協會,分別是岳陽樓(湖南岳陽市)、黃鶴樓(湖北武漢市)、滕王閣(江西南昌市)、蓬萊閣(山東蓬萊市)、鸛雀樓(山西永濟市)、大觀樓(云南昆明市)、閱江樓(江蘇南京市)、天心閣(湖南長沙市)、鐘鼓樓(陜西西安市)、天一閣(浙江寧波市)、城隍閣(浙江杭州市),涵蓋全國9個省、11個城市。(周勝濤范觀瀾)
(來源:中新網 編輯: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