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印度總理辛格的邀請,中國總理李克強將于19日訪問印度。印度成為李克強就任總理后首次出訪的第一個目的地,人們期待,此訪能促進兩國深化合作、增進互信,打開“龍象共舞”的新局面。
北京多位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指出,李克強此訪表明中國新一屆政府對中印關系的高度重視,也表露出中方愿在增進互信、維護兩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等方面做出努力的意愿。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印關系呈現出全面發(fā)展的良好勢頭。李總理此訪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即體現中國政府重視發(fā)展中印雙邊關系外交思路的延續(xù)性。”中國南亞學會會長孫士海說。
中印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兩國人口相加多達25億,占世界總人口的40%,兩國關系具重要戰(zhàn)略意義。近年來,中印高層會晤頻繁,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不斷豐富。人們注意到,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期間會見辛格,雙方都表達出加強合作的意愿。李克強就任總理后,同辛格通電話時強調擴大共同利益,提升中印關系。
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指出,中印關系正在邁向成熟,這體現在出現分歧和摩擦時,雙方能從大局出發(fā),體諒到彼此的利益,同時,解決問題的相應機制也在日臻完善。
與之相佐證的是,不久前在中印邊境發(fā)生的“帳篷對峙”沒有影響到邊境地區(qū)和平安寧以及雙邊關系發(fā)展的整體大局。隨后,印度外長庫爾希德如期訪華,既定安排亦未受到這個插曲的干擾。
實際上,中印作為兩個發(fā)展中大國,有著更多的共同訴求,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正如習近平在會見辛格時指出,世界有足夠空間供中印共同發(fā)展,也需要中印共同發(fā)展。辛格表示,發(fā)展對華睦鄰友好關系,實現兩國共同發(fā)展是印度外交的優(yōu)先選擇。
“目前兩國都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需要集中精力發(fā)展自己,也需要和平穩(wěn)定的國際和地區(qū)環(huán)境。”孫士海認為,在國際上,中印都希望表達出發(fā)展中國家共同的訴求。兩國在“金磚國家”、“基礎四國”、多哈回合談判中保持著密切溝通與配合,并就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和糧食安全等重大問題協調著立場。
中印在政治、經貿、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也仍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如在經濟方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該領域是兩國深化合作的重點之一,中印都是新興市場國家,兩國經濟也具互補性,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姜景奎也認為,目前,中印兩國經貿關系尚未發(fā)展到應該有的水平,對于中國來說,印度是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印度方面則希望在醫(yī)藥、化工、軟件等方面打開中國市場。
就人文交流而言,孫士海稱,心靈溝通的效果在某種意義上是政治和經濟交往達不到的,人文交流是穩(wěn)定兩國政治和經貿關系的基礎之一,這方面可以成為兩國增信釋疑的重要途徑。
毋庸諱言,中印領土邊界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則需雙方做出持續(xù)努力。
多次作為學者訪問印度的姜景奎說,增信釋疑是一項長期工作,雙方應加強政治溝通,深化軍事和安全互信,發(fā)展和利用好相關雙邊機制,同時,為民間文化、教育、旅游交流提供機會,加深兩國民眾間的彼此認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完)
(來源:中新網 編輯: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