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乘專機從北京啟程赴文萊,展開他就任國務院總理后的首次東南亞之行。
據臺灣“中央社”10月9日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接連訪問東南亞,并提出倡議,可望使大陸在地區經濟發展和地區整合建設方面的作用更為突出。
報道稱,習近平8日晚間剛結束東南亞之行回國,李克強9日隨即出訪東南亞。外交學院教授蘇浩認為,這不僅體現了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對周邊外交的重視,更凸顯了東南亞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地位。
報道指出,李克強這次將出席第16次中國與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第八屆東亞峰會。
報道引述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的話說,上述三個機制不是簡單的論壇,都具有“實質性內容”,不僅議題是地區國家共同關注的發展問題,也料將提出更具體的合作計劃。
報道指出,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都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9日稱,緊接國家主席習近平腳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展開對文萊、泰國、越南三國的正式訪問,并將出席在文萊舉行的東亞峰會。由于美國總統奧巴馬因國內債務危機取消亞洲行程,中國將繼續提升在區內的影響力,并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
報道指出,習近平8日結束印尼、馬來西亞及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行程,李克強隨即出訪,中國建構同周邊國家的緊密關系極具戰略意義。
另據法新社10月8日報道,在石油資源豐富的文萊舉行的為期兩日的會議上,中國及其東南亞鄰邦將試圖克服海洋問題導致的緊張關系,為地區性自由貿易倡議注入新的動力。參與此次峰會的包括東盟、美國和俄羅斯等。
報道稱,北京同意與東盟一道加入關于南海行為準則的初步磋商,這成功地緩和了緊張氣氛。但許多專家認為,此舉試圖贏得時間,與此同時,北京悄悄地增強其地區性外交、經濟和軍事影響力。
報道指出,東盟地區有6億人口。東盟希望建立統一的市場以及制造業基地,以更好地與經濟大國中國和印度競爭。東盟還在努力推動建立一個雄心勃勃的、由16個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被稱為“東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