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是當時出身嚴明好茶的身份標志。攝影:劉夢陽.
11月7日,“2013新絲綢之路聯合采訪團”走訪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通過了解有著“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美譽的茯磚茶制作工藝及茶史背景,體悟到新絲綢之路上的滴滴茶香意,感受到融匯古今的絲綢之路新發展。
陜西咸陽,位于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曾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茶葉集散地與加工地,在這里加工而成的茯茶,蘊藏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因其效用類似土茯苓,外形緊湊似磚,也作“茯磚茶”。茯茶因其神秘的發花工藝、獨特的飲用口感及突出的保健功效,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而茯茶的種種神奇之處,也正是因為其內蘊藏了神秘的“金花”。這種“金花”現今已被國家命名為“冠突散囊菌”,它是由于陜西咸陽獨特的水質與氣候條件加之陜西獨有的加工工藝,在筑制好的茶葉中自然發育而成。經科學研究,“金花”提升了茶葉品質,不僅使茶葉在口味上更加醇厚甘甜,還具有較強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調節人體代謝等功效。
“2013新絲綢之路聯合采訪團” 在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參觀了茯磚茶的制作工藝,了解了茯磚茶的淵源歷史,并觀摩了仿古制茶的整個流程,充分感受到當年在古絲綢之路上,茯茶依托于陜西絲綢之路起點的身份而千里留香,自身也源源不斷地為絲綢之路注入勃勃生機的情景。如今,塵封半個世紀之久的陜西茯茶重現關中,“涇渭茯磚茶制作技藝”也因此被列入了“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茶學界泰斗施兆鵬先生為涇渭茯茶題字“茯茶之源”,以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