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是肯尼迪遇刺50周年紀念日。美國各界紀念肯尼迪的活動現(xiàn)在早已進入高潮。從肯尼迪的出生地馬薩諸塞州,到肯尼迪的遇刺地達拉斯,眾多美國人回到歷史的追憶中,在緬懷一代美國總統(tǒng)的同時,也重新審視50年前的血腥一幕。
1963年11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在達拉斯的鬧市區(qū)遭槍擊。據(jù)最新資料顯示,肯尼迪當時頭部遭受致命槍傷,頭骨被打碎,“到處都是血”。當時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就坐在他身旁,在受到極度驚嚇之余,她仍爬上轎車,試圖撿拾肯尼迪的頭骨碎片和腦組織。
同車的得克薩斯州州長康納利夫人向沃倫委員會作證時回憶了當時的恐怖場景,杰奎琳呼喊她的手上“沾滿了丈夫的腦漿”。
目前基本可以認為,肯尼迪被送到醫(yī)院時就已經(jīng)去世,但醫(yī)生還是做了搶救工作。尸檢圖片顯示,肯尼迪頭部有大片開放性創(chuàng)傷。他當天穿的襯衣幾乎被鮮血完全染紅。
全面反映肯尼迪遇刺過程的是扎普魯?shù)落浵?ZapruderFilm)。錄像顯示肯尼迪身中槍傷的部分細節(jié),包括肯尼迪的頭部受重創(chuàng)、他本人栽倒在轎車里的驚人鏡頭。
肯尼迪遇刺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美國人急盼真相的出爐。奧斯瓦爾德很快被抓獲,并被當局宣布為唯一兇手。但隨著奧斯瓦爾德在案發(fā)短短兩天后也遇刺身亡,調(diào)查便陷入困境。
飽受爭議的沃倫委員會1964年再次確認奧斯瓦爾德是唯一兇手。這一調(diào)查結果遭到美國各界的抨擊。與調(diào)查有關的部分檔案至今也仍未公諸于世,完全解密至少要等到2017年。不少分析對檔案在半世紀后繼續(xù)塵封表示不解,認為這是古怪和異常的行為。
目前,外界依然難以拼湊出奧斯瓦爾德生平的完整畫面。毫無疑問奧斯瓦爾德是刺殺行動的參與者,他的蘇聯(lián)背景、從軍經(jīng)歷和狙擊經(jīng)驗都令他處于刺殺案的漩渦中心。
然而,單憑奧斯瓦爾德一人之力是否可以完成刺殺美國總統(tǒng)?目前大多數(shù)的分析和判斷依然對此表示懷疑。21日美國《大西洋月刊》刊登了對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對肯尼迪遇刺的新表態(tài)。卡斯特羅甚至認為奧斯瓦爾德并非刺殺肯尼迪的真正兇手。
1963年的達拉斯,各種政治勢力錯綜復雜,盤根錯節(jié),既有反古巴團體,也有極右翼組織,還有不少情報員。其中很多派別都不喜歡甚至厭惡肯尼迪。
中新社記者曾實地走訪過達拉斯的肯尼迪遇刺地,以及“六樓博物館”——奧斯瓦爾德被認為從那里刺殺肯尼迪。遇刺地和“六樓博物館”仍大致保持1963年的原貌。但是在道路中央標明肯尼迪被刺殺具體位置的著名“X”標志竟然在兩天前被當局移除。
在實地走訪后,記者現(xiàn)今仍認為,奧斯瓦爾德獨立完成整個刺殺行動的難度相當大。奧斯瓦爾德所處射擊位置并不佳,他很有可能射傷肯尼迪。但肯尼迪頭部的致命傷是否來自奧斯瓦爾德,還是另有其人,美國各界一直爭論不斷。
最新民調(diào)顯示,美國人傾向于認為黑手黨或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是可能刺殺肯尼迪的具體幕后黑手。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1968年也遭刺殺)當時正擔任美國司法部長,其打擊黑勢力的工作很可能引發(fā)黑手黨的不滿和憤怒。
至于CIA,策劃刺殺肯尼迪的可能性也不低。肯尼迪自1961年“豬灣事件”后就惡化了和美國情報部門的關系,時任CIA局長杜勒斯更因此事被肯尼迪解職。諷刺的是,杜勒斯后來竟成為調(diào)查肯尼迪遇刺的沃倫委員會成員之一。
或許在美國當局的相關檔案完全解密之后,更多真相才可能浮出水面。肯尼迪遇刺案在改變美國歷史進程的同時,也讓美國人倍加警醒,思考如何讓信息更加透明,讓悲劇不再重演。然而直至今日,這看起來似乎仍是沉重的話題。
(來源:中新網(wǎng)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