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當伊拉克戰爭爆發時,18歲的阿什拉夫還是一個小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現在他已經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了。盡管10年過去了,但他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當年美軍炸彈落在家附近響起的巨大爆炸聲,8歲的他嚇得哭起來,依偎在父母親的懷里。
在伊拉克,很多年輕人和阿什拉夫一樣,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是在戰爭和暴力襲擊的陰影中度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其他國家的年輕人也許無法想象,戰爭對伊拉克年輕人來說有著怎樣的特殊含義。不過,盡管在戰爭和暴力伴隨中成長,阿什拉夫對未來依然樂觀。
“我認為伊拉克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伊拉克會成為一個富有的國家,”阿什拉夫對記者說。他還表示,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在這里,他不會選擇離開伊拉克去國外繼續深造或者移民。
據美國方面公布的數字,在伊拉克3000多萬人口里,有1800萬是低于25歲的年輕人。可以說,伊拉克這個古老的國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很多伊拉克年輕人和阿什拉夫一樣,對這個備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都有著美好的期盼。
20歲的希琳就讀于伊拉克高等學府穆斯坦西里亞大學,身材纖瘦、長相甜美的她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當然,我希望伊拉克會更好,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可以為我們的國家做點什么,”希琳很認真地對記者說。她一再強調,即使安全局勢不穩,她仍然愿意留在自己的國家為重建出一份力。
盡管很多年輕人認為伊拉克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目前伊拉克的暴力襲擊事件仍頻繁發生,教派沖突加劇,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這些現實都讓他們感到很無奈。
25歲的巴沙爾是一名司機,大學畢業后他沒有如愿在政府部門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像他的很多朋友一樣選擇當一名出租車司機。外出和在路上的時間多了,就意味著遇到暴力襲擊的風險增加了,因此安全是他首先關注的問題。巴沙爾說:“現在,我們最大的期望就是安全形勢會好起來,我們希望生活在更安全的環境中,因為畢竟安全是最重要的。”但巴沙爾同時也表示,無論怎樣,他們都會渡過難關,自己的國家會好起來的,因為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儲油國,有足夠的實力。等經濟情況好轉,他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了。
在戰后10年里,伊拉克的安全局勢一直未好轉,這意味著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安全部隊。在巴格達繁華的齋月14大街,23歲的士兵艾哈邁德穿戴著沉甸甸的鋼盔和防彈衣正在站崗,他手挎著美軍撤離后賣給伊拉克安全部隊的步槍,不時警惕地看著過往的車輛,隨時可能發生的汽車炸彈是他的噩夢。
艾哈邁德說,雖然這個工作很危險,但是他每個月能領到大約750美元的工資,收入在年輕人中也不算低,攢幾年錢他就能辦一個體面的婚禮了。他甚至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他女朋友的照片。對于未來,艾哈邁德露出輕松的笑容,他相信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好。
伊拉克年輕人都期待著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這個夢想什么時候才能實現呢?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希琳勉為其難地說:“我想怎么也再要個10年吧,這個國家過去遭受戰爭摧殘的時間真的太長了。”
(來源:新華網 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