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強調,2008年國民黨若重奪政權,將盡快推動兩岸直航。(資料圖片)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國民黨主席、臺北市長馬英九當地時間21日下午到哈佛大學進行一場演講,談到未來兩岸發展問題,提出兩岸可以為未來30年簽訂和平協定。馬英九又強調,2008年國民黨若重奪政權,將盡快推動兩岸直航。
據tvbs報道,馬英九在美國哈佛演講提到,大陸方面強調一定要在九二共識下,兩岸才能重啟協商,所以目前在民進黨執政下,要達成三通是比較難的,但是在國民黨部分,一直都是強調開放互信,并且已經提出許多方案,未來若執政國民黨將一步一步小心執行。
馬英九說:“譬如說直航的話,現在的話是禁止船舶或航空直航大陸,換句話說,他是原則禁止,但是經過主管機關許可就可以做,就是原則禁止例外許可,或許可以改成原則許可例外禁止,原則上是可以,如果有特殊考慮的話,再禁止,這樣可以讓行政部門有比較大的空間,但是即使修了法律,他不做你還是沒有辦法,但修了法律,有一個好處就是說,有一天我們執政的話不需要再去修法,就可以盡快來推動。”
馬英九也提到,目前民進黨政府和大陸方面的互動是比較沒有彈性的,若彈性一點,政府和對岸依然有溝通的可能。
臺《中國時報》今天也報道,馬英九于哈佛大學發表的演說題為“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繁榮:建立一個新愿景”。馬英九會中提出國民黨解決兩岸問題的“五要”(Five
Do’s):包括在“九二共識”下重啟協商、簽署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機制、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增加臺灣國際參與,以及強化文化、教育的交流。
馬英九的哈佛演說分三大部分,分別是“公元兩千年來的兩岸關系”、“問題與挑戰”、“國民黨的主張”。他提出的“五要”,明顯是針對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Five
No’s)的負面表述而來。
馬英九首先闡述兩千年后的兩岸關系,他認為在政治上,兩岸關系原可以期待開展,卻轉為淤塞呆滯,最后以沖突結束。他詳實解釋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否認九二共識、“一邊一國”、“公投”和“終統”等。
馬英九表示,即使有政治上的停滯與沖突,兩岸經濟上仍然持續發展,但是政府在意識形態上的考量限制了臺灣公司的競爭力,也讓臺灣經濟被邊緣化。他詳細舉出許多數字,包括臺灣對大陸直接投資,去年一整年就已高達新臺幣一千億元。
馬英九認為,兩岸問題其中一大癥結在于“缺乏對未來的共同愿景”,兩岸明顯有對未來不同的看法,也疏于尋找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法。
針對這些問題與挑戰,馬英九提出國民黨的五大主張,亦即在對未來“雙P(和平與繁榮)”共同遠景下,建立新的兩岸關系。馬英九強調,國民黨堅持維持現狀,呼吁陳水扁應該持續“四不一沒有”的保證。
馬英九提出國民黨的“五要”:第一,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第二,達成卅年至五十年和平協議,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正式終結兩岸對狀態。
第三,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系,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金融服務業,導向兩岸共同市場的建立。
第四,發展一個新的模式,讓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更為雙邊與多元,兩岸不應是零合游戲,應該是務實發展。
第五,建立文化、教育兩育的現狀交流,如交換學生與藝術家。
馬英九表示,綜觀從現在開始十年內的兩岸關系,臺灣應該是“負責任的和平制造者”,不應該是區域的“麻煩制造者”。
他強調,必須堅定維持現狀,無論統獨都可透過和平協議先擱置,促進兩岸共榮。如此一來,美方關切的臺灣安全關系將不致有變化,但美方扮演的角色將更容易些。
另據中央社報道,馬英九21日下午應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之邀,演講臺海和平與繁榮的愿景。他再次強調國民黨主張維持臺海現狀,也提出改善兩岸關系的做法。
馬英九指出,自2000年以來,臺海兩岸的情勢受到八項事件的沖擊而由曾互有期望到陷入僵局,以至于目前的對立。他表示,最近兩年兩岸緊張情勢升高,其實都和臺海兩岸的一些決策有關。
他指出,2000年陳水扁就職時提出“五不”,之后,陸委會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陳水扁又提出“一邊一國”及臺灣需要“新憲”、“防御性公投”及陳水扁決定終止“國統會”運作。一連串的發展讓兩岸政治僵局愈陷愈深。
他說,國民黨主張維持臺海現狀,同時也希望積極改善兩岸關系,包括建構一個和平的架構、讓經貿關系正常,以及推動臺灣的國際參與和加強兩岸在文化及教育方面的交流。(來源:香港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