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軍CM-11坦克在海灘上操練

臺軍空降部隊正在演練跳傘

臺軍運輸直升機吊運“捍馬”吉普車
環球在線消息:當地時間7月17日,臺軍“漢光22號”軍演展開預演,由“國防部長”李杰親自主持。當天預演設想“敵軍”從蘭陽平原搶灘登陸,并在宜蘭縣政中心空降,臺軍進行反登陸和反空降作戰。
臺《自由時報》報道說,本年度“漢光22號”軍演動員臺陸海空三軍兵力人數超過1.2萬,以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海空域為演習區域,向外海延伸40公里、寬12公里范圍為射擊區域。
在當天上午的預演中,臺軍出動坦克裝甲車輛,在利澤簡沙灘上進行登陸和反登陸操演,臺軍的各式火炮也在沿岸構筑火網,一時炮聲大作,極具震撼力。在隨后舉行的反空降演練中,還有假扮成“敵軍”的空降部隊分批從天而降,傘花朵朵,吸引不少圍觀人潮,演習過程相當逼真。
·實彈發射“愛國者”
在17日當天的預演中,臺軍還首度實彈發射“愛國者”導彈,并順利命中靶機。
《自由時報》表示,自臺軍從美國購入“愛國者”反導導彈系統以來,只在2000年與2004年于屏東試射,這次是首次將“愛國者”納入臺軍年度演習實彈射擊,且在預演中就實地發射,也成為演習中的焦點。
此外,昨天臺軍還從陸上發射了“雄風II”型反艦導彈,同樣順利命中目標。臺軍方透露,在20日正式演習當天,還將再次發射這兩種導彈。
·海空聯擊
《自由時報》表示,除了演練反登陸和反空降作戰外,臺海空軍在幾天的預演中還進行了多次海空聯合操練科目,以驗證臺軍現役戰機和臺軍戰艦的聯合作戰模式。
12日清晨5時,臺空軍出動“幻影2000”和IDF戰斗機各兩架,分別掛載“米卡”及“天劍II”中程空空導彈,搭配海軍“基隆”艦進行海空聯合火力演練,兩型導彈先后擊落靶機。
14日清晨8時,“基隆”艦則在經過系列驗證和演練后,首度發射一枚“標準II”型防空導彈,順利擊落40海里外的靶機,成功驗證“基隆”艦的區域防空實力。
臺軍人士透露,在“漢光22號”演習中,臺海空軍通過聯合操演,成功完成超視距導彈的發射演練,但備受矚目的臺軍F-16戰機并未發射美制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臺軍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美方不同意臺軍在美國境外發射這型導彈。
不過臺空軍為了達到海空聯合作戰的效果,出動曾在美國完成AIM-120導彈射擊訓練的飛行員,借戰術演練在計算機上完成攻擊仿真程序,試射的模式和美軍完全一致。
臺軍表示,此次“漢光22號”預演過程中通過海空聯合演練,除了驗證臺海空軍聯合作戰模式外,更首次大規模地實施中程導彈的發射,在空防戰術或武器性能的驗證上,規模均為歷年之最。
·精確制導炸彈登場
《自由時報》報道說,去年10月底,裝載危險化學品的“三和兄弟”號韓國貨輪在臺灣新竹外海傾覆,臺空軍因此派出兩架F-16戰機,共拋投四枚GBU-12精確制導炸彈,希望能將貨船炸沉,但4枚炸彈只有一枚命中船首,貨船也沒有沉沒。消息傳出后臺空軍將其視為奇恥大辱,因此在今年“漢光22號”軍演中,臺空軍特別再出動F-16戰機搭載AAQ-14激光瞄準吊艙,仿真攻擊海上目標,希望借此“一雪前恥”。
在今年“漢光22號”軍演中,臺空軍特別安排了往年從未實彈射擊的GBU-12精確制導炸彈攻擊海上目標的科目。臺空軍因此從嘉義基地出動5架F-16,其中一架僅掛載AAQ-14激光瞄準吊艙,負責先行標定目標,其余四架為保險起見除掛載AAQ-14吊艙外,各掛2枚共8枚GBU-12實彈,針對海上浮靶實施精準攻擊。《自由時報》評論說,在預演中就進行實彈射擊,由此可見臺空軍的重視程度。
美制GBU-12精確制導炸彈從1968年越戰即開始運用,專門攻擊如橋梁等重點目標。海灣戰爭期間,美軍由F-111、F-15及A-6等戰機共向伊拉克目標拋投了4493枚該型炸彈,命中率高達88%。(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