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
·擔心海路被封鎖 購買美軍現役艦
近日,應臺灣方面和五角大樓的請求,美國參議院形成一項方案,允許布什政府向臺灣出售兩艘掃雷艇,以“對臺灣目前老齡化的掃雷艦隊進行補充”。不過由于美方打算出售的兩艘“鶚”級掃雷艇的服役年限還不足20年,因此對外出售該艇需經美國立法機關的特殊批準。由于自二戰以來水雷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此次美臺間兩艘掃雷艇的交易引發了軍事觀察人士的思考。
·反水雷能力歷來是臺軍軟肋
對于臺灣海軍來說,其建設重點長期以來集中在反潛和防空方面,掃雷力量十分薄弱。“永”字號系列掃雷艦艇是臺軍反水雷作戰主力,包括“永州”、“永陽”、“永豐”3個級別。“永州”級是美國海軍二戰時期建造的老艦,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堪使用,當初臺軍采購的十余艘艦只剩下寥寥4艘,并且只能“在看得見高雄壽山的近海范圍內作業”,因此被島內軍事迷戲稱為“壽山艦隊”。而“永陽”級的服役年限也已超過50年,雖然號稱是臺灣海軍排水量最大且惟一具備遠洋掃雷能力的反水雷艦艇,但是其實際作戰能力相當有限。
臺軍反水雷方面真正的“當家花旦”是“永豐”級掃雷艇。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軍方秘密制訂“靖海計劃”,以“多功能近岸船”的名義輾轉從德國購進4艘全新的掃雷艇,該艇裝備的“企鵝”水下探測器也使臺海軍首次具備遙控掃雷能力。然而由于生產廠與零配件廠之間的矛盾,“企鵝”的維修保養存在較大問題,甚至一度出現整個臺軍只有一臺“企鵝”可用的窘況。
·臺軍擔心“饑餓戰役”重演
臺灣軍方之所以日益重視反水雷作戰,與曾經吃過水雷戰苦頭的日本人不無關系。二戰期間,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上將親自主持制定了針對日本本土的“饑餓戰役”,通過在日本周邊海域布設1萬余枚水雷,幾乎徹底切斷了日本至關重要的海上運輸,大幅削弱了日本的經濟生產和戰爭潛力,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予日本以極其沉重的打擊。
據臺灣媒體披露,由日本退役軍官組成的技術顧問小組曾經多次參加臺軍代號為“康平”的水雷作戰演習,并引用美國對日本實施水雷封鎖的戰例,提醒臺灣“防止悲劇重演”。
與日本島國的環境相類似,海上交通也是偏居一隅的臺灣島的生命線。臺灣每年97%的出口量來自海路運輸,其中60%以上集中在高雄和基隆這南北兩大海港,而臺灣的糧食和能源儲備只能維持半年左右。一旦臺灣的海上運輸中斷,包括重金屬、石油、煤炭在內的戰略原料進口將急劇下降,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戰略物資基礎將遭受沉重打擊,而島內的經濟民生也將面臨崩盤的局面。
·美專家炒作海峽水雷戰
由于計劃出售的“鶚”級掃雷艇服役年限尚短,此次五角大樓的武器出售計劃引起美國國內的一些非議,而通過這筆小有爭議的軍售案,人們也可以看到纏繞在老美心頭的“水雷情結”。
從二戰開始,水雷與美軍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令美軍又愛又恨的“怪味豆”。“饑餓戰役”的良好收效令美國人狂喜不已,而海灣戰爭時被阻波斯灣外的不快經歷又令其對水雷深惡痛絕。
除了對水雷戰的認識本身外,此次臺軍獲準向美國采購掃雷艇還是某些美國軍界人士躁動不安的對華心態的反映。中國是水雷的發源地,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唐順之編纂的《武編》一書就詳細記載了明軍用于打擊沿海倭寇的水雷構造和布設方法。
時過境遷數百年,以退役海軍少校穆里為首的美國軍事專家于今年上半年撰寫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水雷戰:中國海軍的殺手锏》的文章,大肆渲染目前中國大陸的水雷戰能力,聲稱美國海軍艦隊未來可能在臺灣海峽面臨意想不到的“深度挑戰”。在“中國水雷威脅論”的喧囂聲中,美國人一方面希望加速臺軍掃雷力量的現代化,打“扶臺制華”的老套牌路,另一方面也希望以“鶚”級為引子,為日后進一步向臺灣推銷價值約10億美元的12架“海龍”掃雷直升機作鋪墊,用臺灣納稅人的血汗錢充實美國軍火商的腰包。(來源:世界新聞報 編輯:陳凡)